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23)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耐高温油墨用清漆的制备

胡杰 , 蔡智奇 , 文秀芳 , 杨卓如

电镀与涂饰

采用聚酯改性有机硅树脂作连接料,氨基树脂作交联剂,制备了可用于一体化电容式触摸屏(OGS)的耐高温油墨用清漆.研究了不同有机硅预聚体含量的聚酯改性硅树脂以及交联剂种类与用量对清漆力学性能、耐热性能和耐化学试剂性的影响,通过色差仪、金相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分析(TGA)对涂层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聚酯改性硅树脂中有机硅预聚体含量的增加,涂层耐热性提高,有机硅预聚体含量为62%的聚酯改性有机硅树脂PS4的耐热性最好,经300℃/100min热处理前后色差值△E=0.16,黄变值Ab=0.01.选择聚酯改性有机硅树脂PS4为连接料,加入占树脂质量5%的耐黄变交联剂CYMEL303,可以制备出力学性能优异、耐丙酮擦拭和耐300℃高温的OGS触控屏用油墨清漆.

关键词: 耐高温油墨 , 清漆 , 一体化电容式触摸屏 , 有机硅树脂 , 氨基树脂 , 聚酯 , 改性

聚碳酸酯用高性能无底涂有机硅耐磨加硬涂料的制备

陈子辉

涂料工业

以端羟基聚酯、端羧基聚酯混合物为附着力促进剂,以γ-氯丙基三甲氧基硅氧烷(CTMS)改性聚硅氧烷为原料制备了聚碳酸酯(PC)用高性能无底涂耐磨加硬涂料.利用正交实验确定了影响涂层性能,尤其是影响涂层耐湿热性能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端羧基聚酯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影响涂层性能的首要因素,其次是硅树脂合成中CTMS的用量.通过配方的再优化,确定了耐磨加硬涂料的组成.由该配方制得的PC用加硬涂层硬度为2H,耐磨擦性能极佳,透明度好,可见光区透光率高达90%,附着力0级;耐湿热性能极佳,在80℃去离子水中放置10 h后,涂层的附着力依然保持很好.最后,对附着力促进机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聚碳酸酯 , 无底涂 , 耐磨加硬涂层 , 聚酯 , 附着力促进剂

硅溶胶-有机硅改性聚酯复合涂料的合成及应用

阳飞 , 闫龙龙 , 郝西鹏 , 张群正 , YAN

电镀与涂饰

以碱性硅溶胶和有机硅单体合成了硅树脂,然后用其改性聚酯,得到硅溶胶-有机硅改性聚酯复合树脂.以此复合树脂配制成涂料,喷涂在铝合金底材上,并与纯聚酯所制涂膜进行比较.考察了反应温度对硅树脂稳定性的影响,得到最佳反应温度为35~40℃.通过热重分析和测试涂膜机械性能,探讨了硅树脂含量对复合树脂的热稳定性以及涂膜光泽、铅笔硬度、附着力和柔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硅树脂的加入使聚酯的热稳定性显著提高,并且硅树脂含量越高,热稳定性越好.然而,加入硅树脂虽然显著提高了涂膜铅笔硬度,且在高温下也能保持较高硬度,但其用量并不是越多越好,因为它会造成涂膜的光泽度和附着力下降.综合考虑,选择硅树脂含量为30%,此时所得涂膜表现出良好的附着力、耐高温性、耐盐水性和耐酸碱性,满足QB/T 2421-1998《铝及铝合金不粘锅》标准的要求.

关键词: 聚酯 , 硅溶胶 , 有机硅 , 改性 , 铝合金 , 涂料

采用正硅酸四乙酯/十八烷基胺制备涤纶疏水织物?

杜金梅 , 罗雄方 , 唐烨 , 任学宏 , 许长海 , 李勇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5.09.029

采用传统方法对涤纶进行碱减量处理,再用聚丙烯酸对涤纶进行预处理以增加涤纶后续反应位点,然后利用正硅酸四乙酯在酸性条件下易水解碱性条件下易缩聚,以及涤纶耐酸碱的特性,对涤纶选择了先酸后碱一浴法采用直接加布工艺进行了表面粗糙整理.十八烷基胺具有长烷基链,整理织物后可降低织物表面能量.经碱减量/聚丙烯酸/正硅酸四乙酯/十八烷基胺处理后的涤纶织物具有疏水性能,静态水接触角达116°.SEM照片显示处理后织物与未处理织物相比较,处理织物表面粗糙程度明显增加.

关键词: 正硅酸四乙酯 , 十八烷基胺 , 涤纶 , 疏水

搅拌轴及轴套损坏原因分析

张亚明 , 韩成林 , 夏邦杰 , 董爱华

腐蚀学报(英文)

某化纤公司聚酯装置的缩聚反应器(25R01)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反应器真空泄漏的情况.经检查是由于该反应器的搅拌轴与轴套配合面损坏,并引起密封两者的O型圈和金属铝垫圈损坏而使密封失效.通过对反应器搅拌轴与轴套配合面损坏的宏观形貌、搅拌轴表面粘附产物的扫描电镜分析. 确认搅拌轴与轴套配合面的损坏原因是两者之间产生了微动磨损.

关键词: 聚酯 , reactor , shaft , bushing , fretting wear

涤纶基铜层表面化学镀镍-磷合金工艺

檀国登 , 沈勇 , 张惠芳 , 俞菁

电镀与涂饰

以涤纶织物为基材,对其化学镀铜后再化学镀镍–磷合金镀层。探讨了化学镀 Ni–P 合金工艺各因素对镀金属织物导电性和增重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化学镀Ni–P合金工艺,并对镀Cu/Ni–P合金织物的结合牢度、耐蚀性和电磁屏蔽效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涤纶基铜层表面化学镀Ni–P合金镀层的最优配方和工艺为:NiSO4·6H2O 26 g/L,NaH2PO2·H2O 24 g/L,Na3C6H5O730 g/L,Na2B4O7·10H2O 6 g/L,温度80°C,pH 11,时间25 min。最优工艺下制备的镀铜/镍–磷织物的结合强度高,耐腐蚀性和电磁屏蔽性能良好。

关键词: 涤纶 , 镍磷合金 , 化学镀 , 电磁屏蔽

聚酯增塑剂的合成及对PVC的增塑

李明 , 袁金凤 , 潘明旺 , 宋辉 , 汤丽丹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通过熔融缩聚的方法,合成了己二酸丙二醇型聚酯增塑剂,将其作为辅助增塑剂用于软质PVC的制备,期望达到降低聚氯乙烯(PVC)主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迁移和抽出的目的。通过引入第三单体三羟甲基丙烷,并控制第三单体的加入量,合成了具有不同支化度的聚酯,并对PVC进行增塑试验,考察了聚酯的支化度及相对分子质量对PVC增塑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所合成的不同分子量聚酯增塑剂与PVC树脂的相容性均良好,当采用较高分子量聚酯或较低支化度聚酯时,其增塑PVC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较低,所显示的增塑效率较高,材料的热稳定性能较好。

关键词: 增塑剂 , 聚氯乙烯 , 迁移 , 聚酯

聚碳酸酯用无底涂有机硅耐磨增硬涂料的制备

刘仲阳 , 陈子辉

涂料工业

以己二酸、1,4-丁二醇、2-甲基-1,3-丙二醇和邻苯二甲酸酐为原料,合成了一系列聚酯二元醇.以其作为附着力促进剂,可以提高有机硅耐磨增硬涂层在聚碳酸酯表面的附着力.研究了聚酯的结构、相对分子质量、添加量以及甲基硅树脂固化剂的种类对涂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数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 170的聚己二酸-1,4-丁二醇酯为附着力促进剂、乙酰丙酮铝为固化剂制备的聚碳酸酯用无底涂有机硅耐磨增硬涂料综合性能最为优异,涂膜固化后硬度为H,附着力为0级,耐乙醇性和耐水煮性能较佳,耐磨性和透光性较未涂覆的基材都有了明显提高.

关键词: 聚碳酸酯 , 无底涂 , 耐磨增硬 , 聚酯 , 附着力促进剂

铝青铜聚酯封严涂层的制备和可磨耗性能评价

杨杰 , 安宇龙 , 赵晓琴 , 陈杰 , 周惠娣 , 陈建敏

材料工程 doi:10.11868/j.issn.1001-4381.2014.09.002

采用机械混合的方法制备了用于可磨耗涂层的铝青铜聚酯复合粉末,并通过大气等离子喷涂制备了相应涂层.通过滑动摩擦实验,对比考察了该涂层与Metco 605NS涂层在不同温度下的可磨耗性能.结果表明:涂层组织中聚酯和孔隙分布均匀;在室温和200℃下,采用混合粉末制备的涂层与钛合金配副摩擦因数均在0.4左右,磨痕表面光滑平整,磨损体积较Metco 605NS涂层更大,表现出更优异的可磨耗性能;在400℃时,聚酯的烧蚀和涂层致密化,以及滑动摩擦实验采用的点接触产生的高接触应力,使得与两种涂层对磨的钛合金均产生黏着剥落和磨粒磨损,摩擦因数升高且存在较大波动.

关键词: 大气等离子喷涂 , 铝青铜 , 聚酯 , 封严 , 可磨耗

聚酯型绝缘浸渍树脂耐齿轮箱油的性能研究

蒋大伟 , 元约平 , 田宗芳 , 曾亮 , 李鸿岩

绝缘材料

对比分析了4种聚酯型绝缘浸渍树脂综合性能,通过耐高温齿轮箱油试验考察了绝缘浸渍树脂在齿轮箱油中的性能变化。结果表明:聚酯型绝缘浸渍树脂经耐高温齿轮箱油试验后的性能变化与绝缘浸渍树脂的类型、稀释剂体系以及耐受时间密切相关,以特种丙烯酸酯为稀释剂的亚胺改性聚酯浸渍树脂在齿轮箱油中热老化后其电气性能和力学性能保持良好,呈现较为优异的耐油性能;在热老化过程中齿轮箱油的性能和成分保持不变,仅起到媒介作用。

关键词: 聚酯 , 绝缘浸渍树脂 , 齿轮箱油 , 耐油性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下一页
  • 末页
  • 共3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