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20)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恒电位法电沉积聚8-羟基喹啉薄膜

刘小勤 , 黄凤祥 , 曾冬铭 , 黄发军 , 刘中兴

电镀与涂饰

采用恒电位法在镀镍工件表面制备聚8-羟基喹啉薄膜.研究了沉积电位、8-羟基喹啉浓度、NaOH浓度、沉积时间等工艺条件对薄膜耐蚀性的影响.分别采用盐水周浸泡试验、三氯化铁缝隙试验和Tafel极化曲线法对比研究了恒电位法电沉积试样、循环伏安法电沉积试样和空白工件的耐蚀性.采用扫描电镜表征了聚8-羟基喹啉薄膜的表面形貌.恒电位法沉积的最佳工艺条件为:8-羟基喹啉2 mmol/L,NaOH 0.4 mol/L,电位0.5 V,时间300 s,室温.采用最佳工艺所得薄膜的耐蚀性略优于循环伏安法试样,远优于空白工件.

关键词: 镀镍层 , 8-羟基喹啉 , 薄膜 , 聚合 , 电沉积 , 恒电位法 , 耐蚀性

镍基电沉积制备聚8-羟基喹啉薄膜

刘小勤 , 曾冬铭 , 黄凤祥 , 刘中兴

电镀与涂饰

采用8-羟基喹啉的碱性水溶液,分别通过循环伏安法和恒电位法在镍基体上电沉积制备了聚8-羟基喹啉薄膜.探讨了2种方法制备聚8-羟基喹啉薄膜的电化学行为,并对比研究了不同方法所得试样的表面形貌和耐蚀性.结果表明,循环伏安法电沉积聚8-羟基喹啉的氧化峰为0.563 V和0.481 V,还原峰则位于0.318 V;恒电位法电沉积聚8-羟基喹啉包含聚合物成核和长大2个过程.恒电位法所得聚8-羟基喹啉薄膜较循环伏安法所得膜更平整,耐蚀性更好.聚8-羟基喹啉薄膜增大了基体表面的电荷转移电阻,隔绝了腐蚀介质,从而有效增强了镍基体的耐蚀性.

关键词: 镍镀层 , 羟基喹啉 , 电沉积 , 聚合 , 循环伏安法 , 恒电位法 , 耐蚀性

循环伏安法电沉积聚8-羟基喹啉-苯酚复合薄膜

刘小勤 , 黄凤祥 , 曾冬铭 , 黄发军 , 刘中兴

电镀与涂饰

采用循环伏安法在镀镍工件表面制备聚8?羟基喹啉–苯酚复合薄膜。研究了8?羟基喹啉和苯酚的浓度比、单体总浓度、氢氧化钠浓度、扫描速率和循环次数对复合薄膜耐蚀性的影响。分别采用盐水浸泡试验(时间1周)、三氯化铁缝隙试验、Tafel极化曲线法对比研究了聚8?羟基喹啉–苯酚复合薄膜、聚8?羟基喹啉薄膜和空白工件的耐蚀性。采用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对所得复合薄膜的表面成分和形貌进行表征。电沉积复合膜的最佳工艺条件为:8?羟基喹啉和苯酚的浓度比1∶30,单体总浓度0.021 mol/L, NaOH浓度0.8 mol/L,扫描速率100 mV/s,循环次数6,室温。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聚8?羟基喹啉–苯酚复合薄膜的腐蚀电位、腐蚀速率分别为?0.2770 V和4.54×10?4 g/(m2·h),耐蚀性优于聚8?羟基喹啉膜,远优于空白镀镍工件。

关键词: 8-羟基喹啉 , 苯酚 , 聚合 , 电沉积 , 循环伏安法 , , 耐蚀性

含芴稀土配合物催化MMA聚合活性研究

苗慧 , 陈楠楠 , 韦云 , 崔玉民

材料导报

合成了2个含吡啶亚甲基修饰芴配体的二价稀土金属有机配合物[η5∶η1-(C5H4NCH2C13H8)]2LnⅡ[Ln=Yb(1),Eu(2)],发现其对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具有高的催化活性.研究了配合物1,2作为单一组分催化剂催化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的性能,结果表明,温度、溶剂、催化剂和单体的物质的量比对催化剂的活性、聚合物分子量的分布及规整度有明显影响.

关键词: 稀土配合物 , 催化 , 甲基丙烯酸甲酯 , 聚合

碱溶性树脂复合丙烯酸酯乳液的性能研究

宫嘉琳 , 刘国军 , 张桂霞 , 刘素花 , 吴佳航 , 刘庆文

材料导报

采用单体浓度梯度滴加法合成了不同种类碱溶性树脂复合丙烯酸酯乳液.利用差式扫描量热法(DSC)测量复合乳液涂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并通过Tg分析了碱溶性树脂和丙烯酸乳液(PA)的相容性;热重分析(TGA)测量了复合聚合物涂膜热稳定性;对涂膜的抗回粘性、光泽度和硬度进行了测量;采用透射电镜观察了乳胶粒子结构和漆膜结构.结果表明:(1)树脂Soluryl-120可以有效提高涂膜的热稳定性,并且树脂Soluryl-120复合丙烯酸复合乳液所制涂膜硬度可以达到2H;树脂SMA-1000对复合涂膜光泽度的改善最为明显,较高Tg树脂Solu-ryl-820的加入对复合乳液涂膜的抗回粘性改善最好.(2)单体、丙烯酸酯乳液(PA)与碱溶性树脂中存在的不饱和双键发生接枝共聚反应,使得碱溶性树脂能和PA部分相容.(3)乳胶粒子为明显核壳结构.

关键词: 碱溶性树脂 , 乳液 , 稳定性 , 表面活性剂 , 聚合

N-(苯并环丁烯-4-基)马来酰亚胺的Diels-Alder反应及聚合物热稳定性

朱海亮 , 杨海君 , 杨军校 , 刘才林 , 谢如刚

材料导报

对N-(苯并环丁烯-4-基)马来酰亚胺(NBCBMI)单体在热引发下发生的Dieis-Alder反应进行了初步探索,研究了该单体和苯乙烯(St)及N-苯基马来酰亚胺(NPMI)的自由基共聚物分别与NPMI发生的Diels-Alder反应,并对聚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通过热重分析研究了Diels-Alder反应前后聚合物热稳定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聚合物DANBCBMI初始分解温度约为500℃,600℃的热失重仅为32.21%,比NBCBMI自由基聚合产物PNBCBMI的热稳定性有显著提高,而共聚物在发生Diels-Alder反应后的溶解性下降,但热稳定性有一定提高.

关键词: N-(苯并环丁烯-4-基)马来酰亚胺 , Diels-Alder反应 , 热稳定性 , 聚合

光引发剂对微胶囊光信息记录材料特性的影响

李新政 , 李燕 , 赖伟东 , 白占国 , 赵昆 , 李晓苇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3.13.019

采用界面聚合技术获得了新型光热敏微胶囊信息记录与显示材料,利用红外光谱技术和热显影技术研究了不同光引发剂的光吸收特性及浓度变化对微胶囊信息材料聚合与显色密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光引发剂由于在紫外波段光吸收能力的差异造成引发微胶囊内部单体聚合效率的不同,光引发剂联合应用引发单体聚合效果好于单独应用,且光引发剂引发聚合效率随浓度的增加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光聚合产物对部分染料分子形成包裹与冻结作用,造成微胶囊显色密度的下降,且显色密度下降程度随光引发剂引发聚合效率的提高逐渐增大.根据实验结果得出微胶囊内部光引发剂适宜浓度范围为5%~7%.

关键词: 光热敏微胶囊 , 光引发剂 , 红外光谱 , 单体 , 显色密度 , 聚合

基于Bergman环化反应合成刷状高分子

马建国 , 刘淑娟 , 邓胜 , 胡爱国

功能材料

以含有烯二炔结构的枝状化合物单体在真空、282℃条件下,通过Bergman环化反应,热聚合为具有刚性的共轭主干、带有枝状化合物侧链的刷状高分子聚合物。核磁共振光谱、广角光散射、凝胶色谱、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等表征结果,证明所合成的两种聚合产物确实是具有共轭结构的刷状高分子。

关键词: Bergman环化反应 , 烯二炔 , 聚合 , 刷状高分子

含POSS聚合物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进展

曾碧榕 , 杨仓杰 , 许一婷 , 罗伟昂 , 戴李宗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多面体齐聚倍半硅氧烷(POSS)具有特殊的笼状结构,可从纳米尺度上起到对聚合物的改性作用。通过不同的方法将POSS分子引入到聚合物体系中去,以改善聚合物性能是聚合物改性的重要手段之一。文中从聚合方式上对含POSS聚合物的制备进行介绍,包括传统自由基聚合、活性聚合、缩聚聚合和开环聚合,并对合成的含POSS有机/无机聚合物的性能进行相关介绍。

关键词: 多面体齐聚倍半硅氧烷 , 有机/无机杂化聚合物 , 聚合方式 , 进展

苯乙烯存在下稀土催化合成窄分布高顺式聚丁二烯

胡雁鸣 , 孔春丽 , 李杨 , 常丽 , 徐端端 , 王玉荣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采用Nd(P507)3(简称Nd)、氢化二异丁基铝(简称Al)、三氯甲烷(简称Cl)和三氯乙酸乙酯(简称ETCA)催化体系,以环己烷为溶剂,在苯乙烯(St)的存在下,实现丁二烯的选择性聚合。考察了[Al]/[Nd]和[Cl]/[Nd]比、St加入量、聚合温度等对聚合的影响。结果表明,在[Al]/[Nd]比为20、[Cl]/[Nd]比为10、[ETCA]/[Nd]比为1.0、聚合温度为50℃时,聚合物收率可达92%以上;所得聚丁二烯具有较高顺-1,4结构含量、窄分子量分布(-Mw/-Mn~2.0)和极低的苯乙烯链节含量(〈0.4%)。

关键词: 丁二烯 , 聚合 , 稀土催化剂 , 苯乙烯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末页
  • 共2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