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3)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热处理工艺对30CrNi2MoVNb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杨文彬 , 黄进峰

材料热处理学报

通过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硬度实验、拉伸实验、冲击实验等研究了淬火+回火(Q&T)、等温淬火+回火(A&T)、淬火+碳分配+回火(Q&P&T)3种热处理工艺对30CrNi2MoVNb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Q&P&T处理后,30CrNi2MoVNb钢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冲击韧性分别为1011 MPa、1630.6 MPa和109.7 J/cm2,其冲击韧性比经Q&T处理后提高了19.8%,比经A&T处理后提高了9.7%,而其屈强比由0.82 (A&T)下降至0.62.分析表明:组织中存在的薄膜状残留奥氏体是冲击韧性提高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淬火+回火 , 等温淬火+回火 , 淬火+碳分配+回火 , 回火马氏体 , 下贝氏体 , 残留奥氏体

低碳Si-Mn系Q&P钢两相区的退火热处理工艺

蒯振 , 陈银莉 , 庄宝潼 , 赵爱民 , 姜英花

材料热处理学报

研究一种新型的两相区不同退火温度的淬火和碳再分配热处理工艺对低碳硅一锰系Q&P钢的显微组织、精细结构的影响,并和奥氏体区退火的Q&P热处理工艺进行对比。通过SEM、TEM分析发现,采用两相区退火的Q&P工艺室温组织为板条马氏体、铁素体和薄膜状残留奥氏体。残留奥氏体以两种形态存在:处于马氏体板条间的薄膜状和位于原奥氏体晶界处的块状。两相区热处理后的Q&P钢,不仅抗拉强度高达1000MPa以上,其伸长率也高达23%以上,体积分数高达11%的残留奥氏体在组织中起到了相变诱发塑性的作用。

关键词: Q&P , 板条马氏体 , 残留奥氏体 , TRIP效应 , 两相区退火

钎具钢23CrNi3Mo渗碳规律及显微组织研究

闫永明 , 刘雅政 , 周乐育 , 徐盛 , 王国存

材料科学与工艺

采用固态渗碳法,从碳浓度分布、表面碳含量、渗碳层深度和显微组织等方面着手,研究了不同渗碳温度和渗碳时间下23CrNi3Mo钢的渗碳规律及显微组织状态.结果表明,23CrNi3Mo渗碳过程中,渗碳温度选择910 ~930℃时表面碳浓度较高,利于渗碳过程中碳原子由表面向心部的扩散.在渗碳过程中,表面碳浓度应控制在0.80% ~0.90%,碳浓度≥0.90%时,在淬火过程中易出现残余奥氏体,表面硬度下降,降低钎具的使用寿命.

关键词: 23CrNi3Mo , 固态渗碳 , 渗碳层深度 , 渗碳温度 , 渗碳时间 , 残余奥氏体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