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9)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工艺参数对耐蚀钢12CuCrNiV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张韵 , 章静 , 潘红波 , 于同仁 , 郭湛

钢铁研究学报 doi:10.13228/j.boyuan.issn1001-0963.20150022

采用热力模拟试验机、光学显微镜、显微硬度计研究了耐蚀钢12CuCrNiV在不同冷却速率下的连续冷却组织转变规律,并绘制其CCT曲线,同时研究了形变温度和冷却速度对耐蚀钢热变形后的组织和硬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连续冷却转变情况下,耐腐蚀钢在冷速小于15℃/s时,有铁素体转变;冷速小于1℃/s时,有珠光体转变;冷速在0.5~20℃/s之间时,有贝氏体转变.控制冷速在5~15℃/s可得到铁素体和贝氏体复相组织.随变形温度的降低,试验钢形变过程中形变诱导铁素体相变现象显著,且伴随有M/A岛生成;随冷却速度的增高,形变诱导相变现象减弱,M/A岛数量减少.与连续冷却试验相比较,形变诱导析出现象明显,其硬度增量为40~50 HV,形变可使试验钢的析出向更高冷速移动.

关键词: 耐蚀钢 , CCT , 热力模拟 , 连续冷却转变 , 形变诱导析出

800H合金静态软化行为及其亚结构演变

曹宇 , 邸洪双 , 张敬奇 , 马天军

材料科学与工艺

为优化铁镍铬耐蚀合金Incoloy 800H的热加工生产工艺,在MMS-300热力模拟试验机上对其进行双道次热压缩实验,绘制出不同变形条件下的双道次流变应力曲线,研究了变形温度、变形程度、应变速率与初始奥氏体晶粒尺寸等参数对其静态软化行为的影响.利用EBSD及TEM技术分析了道次间隔时间内亚结构变化规律,建立了合金静态再结晶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变形温度对静态再结晶速率的影响最为明显;当变形温度低于950℃时,沿晶界析出Cr23C6对大角度晶界产生钉扎作用,抑制了静态再结晶的发生,静态软化机制以回复作用为主;当变形温度高于950℃时,析出物逐渐溶解,钉扎作用随之减弱,发生了静态再结晶;建立的静态再结晶动力学模型在预测静态再结晶体积分数方面具有较高精度.

关键词: Incoloy 800H , 流变应力 , 静态再结晶 , 亚结构 , 应变诱导析出 , 再结晶动力学模型

热压缩法研究TiC形变诱导析出动力学

王志勇 , 宋欣 , 王振强 , 刘春明 , 孙新军

钢铁 doi:10.13228/j.boyuan.issn0449-749x.20140742

为了阐明低成本钛微合金化钢在奥氏体区热轧过程中的析出行为,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上采用热压缩应力松弛法、双道次变形法和透射电镜(TEM)研究了0.047C-0.109Ti微合金钢中的形变诱导析出动力学.通过分析应力松弛曲线、软化动力学曲线及不同等温时间析出相的数量和尺寸分别获得了3组析出-时间-温度(PTT)曲线.结果表明,3种方法获得的PTT曲线均呈现“C”形,且鼻子点温度均为900℃左右.在析出开始时间(Ps)的测量方面,双道次变形法展现出最高的敏感性和可靠性.TEM结果表明,形变诱导析出相为纯的TiC粒子,在复型膜上呈现链状或胞状分布.此外,析出相在长大阶段近似服从抛物线规律(1/2方规律),在粗化阶段服从近1/10方规律.

关键词: 形变诱导析出 , 析出动力学 , 钛微合金钢 , PTT曲线

中碳铌微合金钢的应变诱导析出行为

赵英利 , 时捷 , 刘苏 , 谢刚

钢铁

通过应力松弛法验证了修正后的ES析出模型,得到了中碳铌微合金钢的应变诱导析出规律,结果表明:修改后的DS模型由于考虑了Si、Mn元素对碳氮化物应变诱导析出的影响,得到的FTT曲线与试验测得的曲线基本吻合,可用于Si、Mn含量较高的铌微合金钢应变诱导析出行为的预测;对于本试验用钢,FTT曲线具有典型的"C"型特征,鼻子温度在900℃左右,并且,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大,PTT曲线左移,析出孕育期缩短.

关键词: 应变诱导析出 , 含铌钢 , FTT曲线 , 析出动力学

高Ti钢中Ti(N,C)的应变诱导析出行为

蔡宁 , 鞠新华 , 孟振生 , 贾惠平 , 郝京丽

材料研究学报

采用应力松弛法研究了600-1100℃温度、30%-50%变形量条件下,Ti添加量为0.15%的高Ti钢中Ti的应变诱导析出规律.结果表明,Ti在600-1100℃温度范围内有明显的应变诱导析出过程.这种过程不只存在于单相奥氏体区,也存在于铁素体、奥氏体两相区以及单相铁素体区.温度越低,析出相的尺寸越小.在1000℃以上析出相的尺寸较大,而在900℃以下析出相的尺寸在几纳米至几十纳米.当温度降低到700℃以下时,析出相的尺寸约为3nm.在800-1100℃温度范围内析出的开始时间约为2s,但开始只是少数部位的少量析出.析出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样品不同部位的析出开始时间略有不同,10s以后TiC大量均匀析出.析出结束的时间在300-700 s范围内.析出时间与温度(PTT)曲线不符合“C”型特征.在30%、40%、50%三种变形量情况下,40%变形量的变形抗力与30%的相当,回复速度相当,析出开始时间相同,但是TiC的析出速度比30%时快,弛豫后残余应力最大,析出强化效果最明显.继续增加变形量到50%时变形抗力明显增大,回复速度也随之增大,但是析出开始时间由2s推迟到2.7s.弛豫后残余应力反而降低.

关键词: 金属材料 , 应变诱导析出 , 应力松弛 , 高Ti钢

800H合金热变形行为及热加工性能研究

曹宇 , 邸洪双 , 张敬奇 , 马天军 , 张洁岑

金属学报 doi:10.3724/SP.J.1037.2012.00740

对800H合金进行单道次压缩热模拟实验,研究了该合金在850-1100℃和0.01-30 s-1条件下的热变形行为,建立了基于动态材料模型的热加工图,结合微观组织的演变规律,分析了工艺参数对800H合金热加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应变速率超过1s-1时,800H合金在热变形过程中产生了明显的绝热温升现象,该现象随着变形温度的降低或应变速率的升高而更加明显;通过转动动态再结晶机制,在大应变速率下,剪切带附近产生了超细再结晶晶粒;当变形温度低于950℃时,在低应变速率条件下,应变诱导析出效应对晶界移动产生了具有钉扎效应的“齐纳压力”,增大了热变形激活能,抑制了动态再结晶的发生;利用加工图可以确定不同变形条件区域内的微观组织特征以及800H合金的最佳热加工工艺参数范围为:975-1100℃和0.01-0.3 s-1.

关键词: 800H合金 , 热变形 , 绝热温升 , 应变诱导析出 , 加工图

钛微合金化IF钢第二相粒子应变诱导析出行为

惠亚军 , 于洋 , 王林 , 王畅 , 陈斌 , 陈瑾

钢铁 doi:10.13228/j.boyuan.issn0449-749x.20150192

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上,利用应力松弛试验研究了钛微合金化IF钢奥氏体区第二相粒子析出行为.试验结果表明:因第二相粒子析出钉轧位错与晶界,应力松弛曲线呈现出3个阶段的特征.试验钢的析出-时间-温度曲线呈现出典型的"C"曲线形状,最快析出鼻子点温度约为900℃,在此温度下,第二相粒子析出开始时间与结束时间分别为10与160 s;随着等温弛豫时间的延长,第二相粒子析出数量逐渐增加,当弛豫时间超过析出结束时间后,析出物数量将不再增加而尺寸增加.试验用Ti-IF钢主要观察到TiN、Ti4C2S2、TiC 3种析出物,Ti4C2S2与TiC沉淀物的形状和尺寸相差不多,无法从形状和大小上来区分,易于沿奥氏体晶界或亚晶界析出,奥氏体亚晶的尺寸大约分布在0.1~0.4μm.900℃应变诱导析出物数量较800℃多,该结果与试验钢PPT曲线析出鼻子点温度900℃是相符的.对于Ti-IF钢,其热轧工艺过程应有利于C,N化物的析出和聚集长大,最终形成粗大、稀疏的第二相粒子,因此宜采用"三低一高"快速大压下的热轧工艺制度,以提高Ti-IF钢的深冲性能.

关键词: 钛微合金化 , IF钢 , 第二相 , 应变诱导析出 , 应力松弛

钛微合金化高强钢的再结晶规律

霍向东 , 侯亮 , 李烈军 , 刘江 , 彭政务 , 夏继年

材料热处理学报

依据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在Gleeble 3800热模拟机上研究了钛微合金化高强钢的再结晶行为.结果表明:在低应变速率和高温下变形容易发生动态再结晶,而所有试验温度在ε=1 s-1时均表现为动态回复型;静态再结晶软化率会随着道次间隔时间、变形温度、变形速率、变形量的增加而升高;950℃以下变形随着道次间隔时间延长,会发生纳米碳化物的应变诱导析出,抑制静态再结晶发生.连轧过程中的变形速率远大于1 s-1,不具备发生动态再结晶的条件;在连轧总变形量不变的前提下,采取前后加强、中间减弱的道次变形量分配方式,细化成品组织.

关键词: 钛微合金钢 , 薄板坯连铸连轧 , 动态再结晶 , 静态再结晶 , 应变诱导析出

开轧温度对含铌微合金钢粗轧后析出相影响的模拟

吴晓瑜 , 何燕霖 , 林大为 , 李麟

材料热处理学报

为了优化热轧工艺降低能耗,采用热/力模拟实验技术分析了开轧温度对铌微合金钢多道次高温变形后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应力松弛实验对Nb(CN)的应变诱导析出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开轧温度由1141℃降低为1111℃时,基体中Nb(CN)的析出量明显增加,由于析出相粒子的析出强化作用,试样的硬度和强度相应提高。

关键词: 热/力模拟实验技术 , 开轧温度 , 应变诱导析出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