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兆庆
,
靳根明
,
李君清
原子核物理评论
总结了描述重系统碰撞形成超重核的主要理论模型进展.基于两类反应机制,即熔合蒸发反应和大质量阻尼反应,对产生超重核的物理过程进行了讨论.分析了超重核形成过程中碰撞系统的俘获、复合核的形成及蒸发退激描述存在的问题.基于双核模型分析了合成冷熔合反应和48Ca诱发全熔合反应之间的超重新核素的可能性.利用锕系核碰撞的转移反应产生子壳N=162附件丰中子重核的可行性,研究了壳效应对丰中子核素产生的影响.进一步讨论了将来基于丰中子强流放射性束合成超重核的可行性.
关键词:
超重核
,
熔合蒸发反应
,
阻尼碰撞
,
熔合动力学
蒋金鸽
,
柴清祯
,
王兵
,
赵维娟
,
柳敏良
,
王华磊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11804/NuclPhysRev.30.04.391
在双核模型的理论框架下系统研究了超重元素Z=116~121的蒸发剩余截面,计算过程中核子扩散由主方程描述,同时考虑了全熔合与准裂变的竞争。计算基本再现了利用热熔合反应48Ca+245Cm,48Ca+249Cf和48Ca+249Bk产生116~118号同位素的合成截面。同样,分别以249Bk,249Cf和243Am 为靶,以48Ca,50Ti和58Fe为炮弹,计算了Z=119~121号同位素的生成截面。结果表明,这些超重核的生成截面随着质子数的增大进一步变小。例如,利用58Fe+243Am反应合成121号同位素的最大蒸发剩余截面仅在fb量级。基于对选择的几个反应系统的系统分析,发现双核系统在熔合蒸发过程中偶Z奇N和奇Z偶N复合核分别有强的3n和4n蒸发道。
关键词:
双核模型
,
主方程
,
超重核
,
蒸发剩余截面
吴锡真
,
赵凯
,
李祝霞
,
王宁
,
田俊龙
,
张英逊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11804/NuclPhysRev.30.03.221
迄今为止,人们合成的超重核都是缺中子的,无论是熔合-裂变反应还是碎化过程都无法使产物达到周期表的“东北区域”.而重核之间(如U核之间)的近垒大质量转移反应则可能是目前生成丰中子超重核和达到未知丰中子重核区域的唯一途径.在改进的量子分子动力学(ImQMD)模型结合统计模型框架内,研究了U+U等反应体系的大质量转移反应,计算了反应产生的初生态碎片的质量和电荷分布,并成功再现了产物的终态质量和电荷分布.通过比较3个反应136Xe+248Cm,48Ca+248Cm和238U+248Cm产生的106号元素的截面大小,揭示了U+U等重核大质量转移反应对产生丰中子超重核是非常有利的.
关键词:
大质量转移反应
,
超重核
,
U+U反应
,
丰中子重核
沈彩万
,
Yasuhisa Abe
,
David Boilley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11804/NuclPhysRev.30.03.284
利用最近发展起来的两步模型分析重离子核反应48Ca+254Es的熔合过程.在这个模型中,熔合过程被分为前后独立的两个过程,即粘连过程和形成过程.本研究组计算了对应的粘连概率和形成概率,并结合适用于蒸发过程的统计蒸发模型,计算了该反应合成119号超重元素的剩余截面,即当Elab=250.2 MeV时,得到最大剩余截面为0.7 pb.
关键词:
超重核
,
热熔合
,
粘连概率
,
形成概率
,
剩余截面
王宁
,
赵凯
,
田俊龙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11804/NuclPhysRev.30.03.289
通过对重离子熔合反应的系统研究,分别建立了计算俘获截面、复合核存活几率以及复合核形成几率的方法,并给出了理论计算值的系统误差.对于“超重稳定岛”附近的超重核,除了壳修正,准裂变势垒高度也会影响超重核的形成几率.基于Skyrme能量密度泛函得到的准裂变势垒高度,提出了描述复合核形成几率的解析表达式.对于“超重稳定岛”附近的超重核,除了壳修正,准裂变势垒高度也会影响超重核的形成几率.与此同时,基于该方法预言了合成新的超重元素Z=119和120的几个熔合体系的蒸发剩余截面.对于熔合反应50Ti+249Bk,计算出来的最佳蒸发剩余截面大约为35 fb.
关键词:
超重核
,
熔合
,
裂变
,
准裂变
,
壳修正
李璐璐
,
吕炳楠
,
王楠
,
温凯
,
夏铖君
,
张振华
,
赵杰
,
赵恩广
,
周善贵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11804/NuclPhysRev.31.03.253
探索原子核的电荷与质量极限,合成长寿命超重核是当前原子核物理研究的重要前沿问题之一。本文综述了我们近几年在超重原子核结构性质与合成机制方面取得的理论研究进展。在结构性质方面,利用处理对关联的粒子数守恒方法,基于推转壳模型,系统研究了锕系核与超镄核低激发谱,发展了多维形状约束的协变密度泛函理论并用于研究锕系核势能面和裂变位垒以及N=150同中子素中的非轴对称八极关联等。在超重核合成机制方面,系统研究了利用重离子熔合反应合成超重核的三步过程,包括俘获过程--提出了一个位垒穿透概率新公式、熔合过程--提出了一个基于动力学形变势能面的双核模型、存活过程--系统研究了激发态超重复合核存活概率等。系统研究了合成超重核的热熔合反应,得到的熔合蒸发截面与实验符合,并预言了合成119和120号超重元素的生成截面。
关键词:
超重核
,
粒子数守恒方法
,
推转壳模型
,
协变密度泛函理论
,
重离子熔合反应
,
双核模型
李佳杰
,
龙文辉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11804/NuclPhysRev.34.01.051
基于相对论Hartree-Fock-Bogoliubov (RHFB)近似分别探索了质量-电荷极限下的超重元素与极端中质比下的奇特原子核中的新幻数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赝自旋对称性的守恒和破缺与超重核区球形幻数结构的形成密切相关,并分别决定了中子与质子的新幻数结构.同时,理论模型之间的差异也与之密切相关.在中重奇特核区,RHFB近似很好地再现了Ca同位素中的新幻数N=32,34,其中同位旋矢量道中洛伦兹张量耦合扮演了较为关键的角色.以此为例,研究证明了显式考虑交换(Fock)项的RHFB近似的可靠性.
关键词:
新幻数
,
奇特核
,
超重核
,
赝自旋对称性
,
张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