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技术(英文)
The distortion regions near grain boundaries in cr-Fe-C solid solution were studied by use of internal friction method. It was found that the total thickness of these regions is quite large though the thickness of real grain boundaries is usually very thin. It was also found that the smaller the grain size, the thicker the total distortion region. A model for the structure of distortion regions near grain boundaries is proposed. Their effects on nanocrystalline materials are discussed.
关键词:
ultrafine
吴子平
,
张伟波
,
尹艳红
,
黎业生
,
陈一胜
,
羊建高
,
刘咏
,
许前丰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研究了不同分散程度的双壁碳纳米管(DWCNTs)作为载体沉积Pt,得到了尺寸2.08 nm的Pt颗粒均匀分散于DWCNTs表面.这种尺寸与分散状态的Pt颗粒相比其样品显示了极高的电催化活性(电流密度为0.022 A·cm-2,电化学比表面积为86.38 m2.g-1).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载体在溶液中的浓度对形成Pt颗粒的尺寸和分布具有重要影响,这种尺寸与分散状态的Pt颗粒可以实现高电催化活性和低成本的Pt催化剂制备.
关键词:
碳纳米管
,
高分散
,
超细
,
纳米铂颗粒
陈阳
,
余高奇
,
李凤莲
,
余超
,
赵慧忠
,
张光德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4.16.002
采用溶胶-凝胶法结合真空干燥技术制备Pr-Mn-Co干凝胶,经热处理获取超细钙钛矿型PrMn1-x-CoxO3 (x=0,0.1,0.2,0.3,0.4)粒子,产物经XRD、TEM、TG-DTA、FT-IR手段表征考察钴掺杂比例对PrMnO3超细粒子结构的影响.以甲基橙(MO)的光催化降解为探针反应,评价产物的光催化性能.结果显示:Pr-Mn干凝胶热处理时,500℃时出现晶相Pr6O11,700℃时产生晶相Mn2O3,稀土Pr影响Mn的晶化,900℃时得到粒径小于100nm的斜方晶系钙钛矿型PrMnO3类球形颗粒;Pr-Mn-Co干凝胶经900℃热处理,可得粒径约为30 nm的钙钛矿型PrMn1-xCoxO3类球形颗粒,Co离子与Mn离子共同构成PrMn1-xCoxO3晶格的B位结点,经钴掺杂的PrMnO3超细粒子具有更高的光催化活性.
关键词:
超细
,
PrMn1-xCoxO3
,
溶胶-凝胶
,
光催化活性
葛利玲
,
朱杰武
,
柳永宁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doi:10.3969/j.issn.1004-244X.2010.01.003
采用淬火+高温回火热处理对碳的质量分数为1.41%超高碳钢进行球化处理,研究碳化物超细化的机理,确定最佳的球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850~1 100℃范围内淬火时,随着温度的上升,碳化物不断溶入奥氏体,使粗大碳化物颗粒变小,回火后不仅从针状马氏体中析出均匀细小的碳化物,同时在残余奥氏体中也析出大量均匀细小的碳化物,碳化物数量增加.钢中含有抑制碳化物长大的Al和Cr元素,在550~750℃高温回火时,温度越高球化效果越好,即使在1 100℃淬火+750 ℃回火后碳化物颗粒尺寸仍然保持在0.1~0.3 μm.
关键词:
超高碳钢
,
淬火+高温回火
,
碳化物
,
超细化
谈高
,
刘来宝
,
廖其龙
功能材料
以四川广元金子山所产天然脉石英为主要原材料,经表面擦洗、破碎、磁选、煅烧、水淬、粉磨、酸浸、清洗、过滤及烘干等工艺措施对其除杂处理,制备了SiO2含量〉99.99%的高纯超细SiO2粉体。研究了单一酸、混合酸酸浸处理对Al、Fe主要有害杂质的去除效果,获得了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酸浸工艺路线。所得样品粉体粒径d50约为291nm,Al含量为1.365×10-5,Fe含量为2.36×10-6,达到了电子行业标准对硅微粉技术指标的要求。
关键词:
天然脉石英
,
高纯
,
超细
,
粉体
李光灿
,
王枝梅
,
施川
,
康赢利
,
余旦
,
余高奇
稀土
以La2O3和Co(NO3)2·6H2O为主要原料,用“模板法”结合“热处理”技术制备LaCoO3超细粒子,用TG-DSC、TEM、XRD、FT-IR检测手段进行表征;以15 W紫外灯为光源,用甲基橙溶液的光催化降解测试超细粒子的催化活性.结果显示:La-Co湿凝胶经170℃真空干燥,可制得粒径小于10 nm不完全晶化的超细粒子;经800℃热处理,可得到粒径介于50 nm~ 120 nm具有一定光催化活性的斜方晶系钙钛矿型LaCoO3.
关键词:
超细
,
LaCoO3
,
模板法
,
光催化
,
表征
胡纯
,
沈艳杰
,
龚文琪
功能材料
采用硬脂酸和铝酸酯两种改性剂对超细透辉石粉体进行表面改性,通过接触角和活化指数评价表面改性效果,同时利用熔融共混塑化成型法制备透辉石/聚乙烯复合材料,探讨了不同偶联剂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用SEM观察了其在聚乙烯基体中的分散情况,用X射线衍射仪对复合材料的结晶状况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经过适当表面处理的透辉石可以通过共混均匀分散在聚乙烯中,粒子与基体界面结合良好,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得到一定的提高,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关键词:
透辉石
,
聚乙烯
,
表面改性
,
超细
,
力学性能
尹炎祺
,
伍翠兰
,
谢盼
,
朱恺
,
田松栗
,
韩梅
,
陈江华
金属学报
doi:10.11900/0412.1961.2016.00044
采用XRD, SEM, TEM, 硬度测试和拉伸实验研究了冷轧Mn12Ni2MoTi(Al)钢经不同工艺退火后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 结果表明, 马氏体Mn12Ni2MoTi(Al)钢经65%冷轧及710~745 ℃退火处理后转变成主要由奥氏体晶粒和铁素体晶粒组成的亚微米级超细晶粒双相组织, 并且弥散分布着第二相析出物颗粒; 在退火中形成的富Ti, Mo及Si的第二相颗粒阻碍了超细再结晶晶粒的粗化, 从而提高了钢的屈服强度和热稳定性; 经710 ℃, 24 h长时间退火后, 超细晶粒双相钢的平均晶粒尺寸仍然小于500 nm; 超细晶粒双相钢延伸率随室温奥氏体体积分数增加而增加, 室温奥氏体体积分数随退火温度升高或退火时间延长先增加后降低, 且在745 ℃, 0.5 h退火时达到最大值. 超细晶粒钢的屈服强度和总延伸率可达到900 MPa和23%以上, 比同种材料淬火马氏体钢提高了约一倍.
关键词:
超细晶粒双相钢,
,
第二相强化,
,
相变诱发塑性(TRIP)效应,
,
形变热处理,
,
力学性能
尹超
,
张卫兵
,
谢晨辉
,
陆必志
硬质合金
doi:10.3969/j.issn.1003-7292.2017.01.002
分别采用两种工艺制备的Fsss粒度相近的WC粉末为原料,在不同球磨时间下制备WC-10%Co-0.3%Cr3C2-0.5%TaC试样于l 450℃下烧结,对比两种合金的微观结构和常规性能.结果表明:采用粒度分布较窄、不含WC团聚颗粒的WC粉末为原料,经10 h球磨就能得到微观组织结构均匀的超细硬质合金;采用粒度分布较宽、含有大量WC团聚颗粒的WC粉末为原料,需要50 h球磨才能得到微观结构较为均匀的超细硬质合金,球磨时未被破碎的WC团聚颗粒烧结时会长大为WC晶粒团聚体,或者是粗大WC晶粒,会降低合金的抗弯强度值;原始粉末粒度组成对超细硬质合金的矫顽磁力、密度和硬度影响较小.
关键词:
WC粉末
,
超细
,
Fsss粒度
,
粒度组成
,
团聚体
郭孔彬
,
杨喜云
,
刘政坤
,
徐徽
,
黄海强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6.12.021
以MgCl2·6H2O为原料,PVA与CTAB为添加剂,采用氨水直接沉淀制备氢氧化镁前驱体,再经煅烧得到高纯超细氧化镁.研究了温度、镁离子浓度、添加剂用量、原料配比和煅烧温度对氧化镁粒度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40℃,Mg2+浓度1 mol/L,PVA用量0.6%(质量分数),CTAB的用量1.2%(质量分数),n(NH3·H2O)∶n(MgCl2·6H2O)=3.3∶1,煅烧温度600℃,煅烧时间3h.荧光光谱分析表明,氧化镁纯度达到了99.9%以上;激光粒度和SEM结果显示,粒子分散性较好,平均粒径为190 nm,粒度分布呈正态分布.
关键词:
超细
,
氧化镁
,
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