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9)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EVA 老化机理以及EVA老化对太阳电池的影响

王响 , 沈辉 , 李光吉 , 舒碧芬 , 刘芹凤 , 孙建伟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doi:10.3969/j.issn.1671-5381.2008.02.009

总结了EVA(乙烯和醋酸乙烯酯的共聚物)的老化机理以及老化现象,讨论了影响EVA性能的各种因素,详细论述了各种老化现象对太阳电池组件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EVA , 变色 , 脱层 , 光氧化

气雾漆色迁移问题的探讨

杨高产 , 凌辉 , 陈炳耀 , 刘国贞

涂料工业 doi:10.3969/j.issn.0253-4312.2011.07.016

气雾漆在生产、贮存、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发生颜色迁移或变色的现象,带来了不少经济损失及贸易纠纷问题,因此加强对气雾漆颜色迁移问题的深入研究较为迫切.文章针对色漆颜色迁移现象以及原因进行了分析,以蓝紫相系列气雾漆为切入点,通过单因素实验方法得出:当将颜料永固紫、苯并咪唑酮二噁嗪合理搭配,润湿分散剂EF-KA-4010的添加量为0.35%,分散时间控制在70~90min时,色漆分散体系的稳定性最佳,能有效地解决气雾漆的色迁移等耐候性问题.

关键词: 颜料 , 色迁移 , 光氧化 , 气雾漆

Parylene C膜的光氧老化行为

曹琼华 , 徐瑞娟 , 王建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X光电子能谱(XPS)及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试分析技术(PY-GC/MS),对经过氙灯照射的Parylene C膜的紫外吸收、表面元素组成和含量以及热裂解的产物进行了分析研究.实验结果表明,Parylene C膜在光照过程中会被氧化,表面出现了"黄化"现象,其表面的氧含量随着光照时间的增加而增加,随后趋于稳定,而裂解产物中氧化碎片的量首先出现了一个最大值,而后迅速减小.

关键词: 高分子材料 , Parylene , C膜 , 光氧化 , 老化产物

聚硅烷的合成、表征及光敏性研究

胡慧萍 , 黄可龙 , 潘春跃 , 陈德本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研究了不同添加量的二甘醇二甲醚和15-冠 醚-5两种助溶剂对聚(甲基苯乙基硅烷)(简记为PMPES)合成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体 系中添加10%二甘醇二甲醚(二甘醇二甲醚∶甲苯的体积比),PMPES的产率明显提高,分子量 趋于单分散分布。并向聚(甲基环己基硅烷)(简记为PMCS)和甲基环己基硅烷-甲基苯乙基硅 烷共聚物(甲基环己基二氯硅烷∶甲基苯乙基二氯硅烷的单体摩尔比为2.0、1.0和 0.5时,相应的共聚物分别简记为Copolymer 1, Copolymer 2和Copolymer 3)的合成反 应中添加10%二甘醇二甲醚助溶剂,其产率分别高达47%和52%以上,w均达105。并用1H-NMR、IR谱和UV吸收光谱对所合成的聚硅烷进行了表征。研究了PMCS膜在空气中经紫外光辐射前后的IR谱和高效凝胶渗透色谱(GPC),表明,PMCS经紫外光辐照后发生光降解的同时,还伴随着光氧化。

关键词: 聚硅烷 , 合成 , 助溶剂 , 光降解 , 光氧化

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薄膜的降解行为

李海东 , 程凤梅 , 柳翱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采用红外光谱法(IR)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mLLDPE)和传统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薄膜进行跟踪测试,研究其降解行为.通过IR研究mLLDPE和LLDPE的光氧化,结果发现,mLLDPE的羰基指数及不饱和双键的变化快于LLDPE;利用DSC研究热力学降解,结果发现,mLLDPE的氧化初始温度及焓的变化也明显低于LLDPE.

关键词: 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 薄膜 , 光氧化 , 热力学降解

红外光声光谱法研究本体聚合聚丙烯的紫外光氧化

李小俊 , 胡克良 , 黄允兰 , 陈如铁 , 周贵恩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声光谱(FT-IR-PAS)方法研究了本体聚合聚丙烯粉末的紫外光氧化.结果表明,光氧化主要发生在样品表面,生成过氧化物、酮、酸、酯等氧化产物.氧化程度随光照时间的增加而不断深入和加强.同时发现和解释了光氧化中聚丙烯的结晶度的变化.

关键词: 光声光谱 , 聚丙烯 , 光氧化 , 化学结晶

电子转移光氧化反应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杨科 , 张艳 , 徐建华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doi:10.7517/j.issn.1674-0475.2014.05.433

电子转移光氧化反应与光敏化的单重态氧反应是光氧化反应的两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电子转移光氧化是随着光诱导电子转移反应研究的广泛开展而得以迅速发展的.近年来,与光诱导电子转移反应有密切关联的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可见光催化反应也已成为研究热点.一些过渡金属配合物催化的电子转移光氧化反应也已出现.本文根据电子转移光氧化反应的不同机理,对这些反应进行分类,介绍了不同类型的电子转移敏化剂(包括氰基芳烃类光敏剂、鎓盐类阳离子光敏剂、过渡金属配合物类光敏剂以及有机染料类光敏剂)引发的电子转移光氧化反应,并讨论了各类电子转移光氧化反应中底物的各种活性中间体、反应中氧的活性形式、可能的反应途径以及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关键词: 光氧化 , 光诱导电子转移 , 激发态 , 有机合成

石榴状单质铋(Bi)球与g-C3N4复合材料表现出超强可见光氧化NO性能

李宇涵 , 吕康乐 , 何咏基 , 赵再望 , 黄宇

催化学报 doi:10.1016/S1872-2067(16)62573-1

采用一种原位合成工艺制备了具有类石榴结构的金属铋(Bi)单质修饰的g-C3N4复合材料(Bi-CN),并用于可见光氧化NO反应中.金属Bi单质镶嵌在CN层间形成的复合物,由于金属Bi单质显著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作用可将光吸收范围由紫外光延展至近红外,极大地提高了复合物的光吸收.此外,由于Bi单质存在于复合物界面可产生内建莫特-肖特基效应,从而加快光生载流子的分离与转移.由此,Bi-CN复合物光催化剂展现出超强的光催化去除NO性能.我们提出了类石榴结构的形成以及相应的Bi-CN复合物光催化活性的提高机理.这不仅为高效的金属铋单质改性的g-C3N4基光催化剂提供了一种新的设计方案,也对g-C3N4基光催化的机制理解提出了新的见解.通过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结果发现Bi是以金属单质的形式存在于Bi-CN复合物中,这得益于我们采用了二水合铋酸钠(NaBiO3·2H2O)作为铋前驱体,从而成功避免了氧化态铋的形成.Bi-CN复合物中金属铋单质的存在有诸多优点.首先,金属铋单质具有显著的表面SPR效应,它的引入可大大提高复合物的光吸收能力和太阳光利用率.有研究表明,直径为150–200 nm的铋球能够在紫外-可见漫反射图谱(UV-vis)在λ=500 nm处呈现出典型的SPR峰,但本样品在λ=200–800 nm区间内并未发现该SPR峰.由于铋单质的共振受限于其尺寸大小、颗粒形状和构造环境.本文中球形铋单质的直径约为1μm,其可能发生共振效应的峰位置应超过800 nm,因此未发现相应的SPR峰.其次,金属铋单质分散在CN层表面上构建的肖特基垫垒能够高效地阻止光生电子与空穴的复合,促进了光生载流子的分离与转移,从而提高光氧化NO进程.再者,金属铋单质的介入成功构造了Bi-CN异质结,在可见光照射下NO氧化反应中,Bi-CN复合物活性显著高于CN(22.2%)、CN-EG(36.4%)和Bi(14.1%),其中以10%Bi-CN活性最佳,NO去除率到70.4%,远远超过K插层的g-C3N4、Ag掺杂的g-C3N4和氧化石墨烯修饰的g-C3N4.当复合物中金属铋单质含量超过10%时,其活性明显下降.这是因为大量的金属铋单质积聚在Bi-CN复合物表面上而造成物理堵塞,妨碍了CN吸收可见光,从而降低了其可见光吸收能力;同时导致只会吸收更多的紫外光(λ<280 nm)而不是可见光,因而其可见光催化氧化NO能力下降.

关键词: 金属铋 ,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 光氧化 , 一氧化氮 , 可见光 , 石墨型碳化氮

聚对二甲苯 /SiO2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光学性能研究

刘枫 , 沈军 , 秦仁喜 , 吴广明 , 周斌 , 肖轶群 , 吴兆丰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4252.2005.01.009

聚对二甲苯是一种可应用于光学器件和晶体保护的新型高分子材料.采用真空化学气相沉 积法制备聚对二甲苯薄膜,并通过提拉镀膜法在其表面镀制一层 SiO2增透膜,可提高薄膜的透射 率至 90%以上.用 FT- IR、紫外-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和 XPS对聚对二甲苯 /SiO2复合薄膜结构 和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和测试 ,并初步研究了薄膜受紫外光辐照而产生光氧化现象的机理.

关键词: 聚对二甲苯 , SiO2增透膜 , 光氧化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