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8)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通过挤出-热拉伸制备CB/PET/PE导电复合材料

许向彬 , 李忠明 , 芦艾 , 干劲玲 , 杨鸣波 , 黄锐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在前期热塑性塑料原位成纤研究基础上,尝试通过挤出-热拉伸制备原位微纤化炭黑(CB)/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高密度聚乙烯(HDPE)导电复合材料.先将CB/PET熔融混合制成母料,再将母料和HDPE按一定的比例挤出-热拉伸.实验发现,体系成纤性能受母料的熔融粘度影响.在相对低的CB含量下,复合物能形成较好的原位微纤,从而具有较好的电性能.

关键词: 炭黑/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乙烯复合物 , 原位成纤 , 形态 , 导电

接枝架桥剂配比对PP/a-PA66原位成纤复合材料形态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程龄贺 , 李贵勋 , 管众 , 王经武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用反应性单体与助反应单体不同配比(C/R)制得的特殊结构的反应性增容剂(SCRC)与尼龙66(PA66)反应性共混,制得活性PA66(a-PA66),再将聚丙烯(PP)与a-PA66原位成纤复合,即采用"后期增容"技术,制得了一系列PP/a-PA66原位成纤复合材料,对其形态结构及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SCRC时C/R过小,如2/8时,复合材料中PA66形成较均匀的微纤,但微纤与PP界面结合弱,综合力学性能不好;C/R过大,如6/4时,复合材料中PA66难以成纤,界面结合也弱,综合力学性能也不好;C/R为4/6时,复合材料中微纤的异形化程度最大,构筑成结合强的适度柔性界面,综合力学性能最佳,缺口冲击强度(NIIS)、拉伸屈服应力(TYS)、弯曲模量(FM)分别为原料PP的1.41倍、0.99倍、1.22倍。

关键词: 聚丙烯 , 尼龙66 , 原位成纤 , 形态结构 , 力学性能

对甲基苯甲醛改性煤沥青的原位成纤机理研究

林起浪 , 李铁虎 , 郑长征 , 杨琴 , 单玲

新型炭材料 doi:10.3969/j.issn.1007-8827.2003.04.008

以对甲基苯甲醛为改性剂,在对甲苯磺酸的作用下对煤沥青进行了改性,并对改性后煤沥青的原位成纤机制进行研究.采用FT-IR和1H-NMR对改性煤沥青的化学结构进行分析,采用SEM对改性煤沥青的原位成纤形态进行观察.研究表明,对甲基苯甲醛能够与煤沥青发生亲电取代反应,使煤沥青中的活性小分子交联形成大分子.此外,改性煤沥青中出现很多微纤,随着改性时间的增加,纤维直径越来越大,最后形成分布均匀且线性很好的纤维束.因此,经过对甲基苯甲醛改性后的煤沥青有望成为优质的炭材料基体前躯体.

关键词: 对甲基苯甲醛 , 煤沥青 , 改性 , 原位成纤 , 机理

炭黑填充PET/PE导电原位微纤化复合材料

代坤 , 许向彬 , 李忠明 , 芦艾 , 杨鸣波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根据炭黑(CB)粒子在聚合物中的选择性分布理论,通过工艺控制,使CB粒子主要分布在微纤表面.本工作将CB粒子首先与聚乙烯(PE)共混,再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熔融混合-挤出-热拉伸-淬冷.形态观察表明,CB粒子可以良好地分布于PET微纤表面.电性能测试表明,分布于微纤表面的CB粒子有助于微纤之间的电子传导,该复合材料的正温度系数(PTC)较强,而负温度系数(NTC)较弱.

关键词: 原位成纤 , 导电复合材料 , 炭黑/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乙烯复合材料 , 正温度系数 , 负温度系数

再生PET原位成纤增强PP木塑复合材料的研究

向帅 , 何慧 , 莫辉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采用三种不同的加工工艺制备新型PP/r-PET/WF复合材料,研究了木塑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添加经原位微纤化母料所制备的木塑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优于其他两种复合材料,且当r-PET的含量为质量分数8%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最佳;通过SEM观察发现,加工工艺不同,r-PET以不同的微观形态存在于复合体系中,其中以长径比较好的微纤结构存在于三元复合体系时更加有利于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的改善.

关键词: 原位成纤 , 木塑复合材料 , 再生聚酯 , 增强改性

可降解型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乳酸原位成纤增强复合材料

闫冬雪 , 戢觅之 , 王柯 , 傅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采用“熔融挤出-冷拉伸-微注成型”方法成功制备了可降解型高分子——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聚乳酸(PLA)的原位成纤复合材料,其中PBS为基体连续相而PLA为微纤增强相;并从组分黏度比、组分含量比以及拉伸形变比三方面分析讨论了微纤化结构的形成条件.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所采用的可降解型高分子原料的黏度比并不在最适宜成纤的范围内,但提高拉伸比以及高的PLA含量都可以增加PLA微纤的数量和长径比.研究发现PLA相部分形成微纤化结构后,由于自身力学性能的提高并且增加了两相间的界面作用,对PBS/PLA复合材料体系有显著增强作用.拉伸强度与拉伸模量分别比纯PBS提高了55%和140%,优于文献报道的几种天然纤维对PBS的增强效果.

关键词: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 聚乳酸 , 原位成纤 , 黏度比 , 拉伸强度

具有高界面压应力的高分子共混物Ⅱ.拉伸过程中形态演化与增强机理

李忠明 , 杨伟 , 黄锐 , 杨鸣波

材料研究学报 doi:10.3321/j.issn:1005-3093.2005.01.003

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乙烯(PE)和聚碳酸酯(PC)/PE共混物在拉伸过程中形态的演化和增强机理.结果表明,高界面压应力是共混物在基体加工温度成型时,从成型温度冷却到室温过程中基体收缩比分散相大产生的;两种共混物在拉伸中有不同的形态演化过程:PC粒子原位形成了微纤,粒子与基体间没有明显的界面滑动,而PET粒子只产生较小的塑性变形,成为椭球状粒子,粒子与界面间存在滑动.PC对基体PE的增强效果比PET的更好,因为PC/PE共混物拉伸过程中形成了良好增强作用的原位微纤.在拉伸过程中,PET/PE试样的细颈在靠近非浇口端形成,并从此扩展开.部分拉伸后,PC/PE试样比PET/PE试样的弹性回复大,回复到平衡状态时间长,这是两种共混物分散相变形机理不同引起的.

关键词: 有机高分子材料 , 共混物 , 高界面压应力 , 形态演化 , 原位成纤 , 微纤

热塑性树脂共混物的原位成纤复合及其增韧作用

黎学东 , 陈鸣才 , 黄玉惠 , 丛广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将尼龙6作为分散相与聚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等通用热塑性树脂通过单螺杆挤出机熔融共混挤出,发现尼龙6在这些树脂中均能形成微纤.通过对聚丙烯/尼龙6原位复合材料的研究发现微纤的形成有利于提高基体的缺口冲击强度,无缺口冲击强度表现一个最小值,拉伸强度却降低.

关键词: 原位成纤 , 热塑性树脂 , 增韧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