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9)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反应熔渗法制备Mo(Si,Al)2-SiC复合材料的研究

张小立 , 金志浩 , 冯耀荣 , 吕振林 , 汤锋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通过尝试对MoSi2+C坯体中熔融渗Al制备了Mo(Si,Al)2-SiC复合材料,并对其组织及性能进行了研究.反应熔渗Al法制备Mo(Si,Al)2-SiC复合材料中,反应生成物主要为Mo(Si1-x,Alx)2和SiC相,还有少量Mo5Si3C和Al相.随着x值的增加,Mo5Si3C相和Al相逐渐减少,并消失.其组织为片状Mo(Si,Al)2组织间隙中分布着针尖状SiC颗粒;从断口形貌看,SiC颗粒非常细小,团聚在大的Mo(Si,Al)2颗粒周围.根据断口形貌,部分形成的SiC为晶须状,当x=0.4时,形成的SiC多为晶须状,并且形成的晶须状的SiC和Mo(Si,Al)2连成片.反应熔渗Al法制备复合材料抗弯强度是随着x值先增加后降低,在设计值x=0.237时取得最高值.

关键词: Mo(Si,Al)2-SiC复合材料 , 反应熔渗 , 显微组织 , 力学性能

反应熔渗法制备Mo(Si,Al)2-SiC复合材料的研究

张小立 , 金志浩 , 冯耀荣 , 吕振林 , 汤锋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通过尝试对MoSi2+C坯体中熔融渗Al制备了Mo(Si,Al)2-SiC复合材料,并对其组织及性能进行了研究.反应熔渗Al法制备Mo(Si,Al)2-SiC复合材料中,反应生成物主要为Mo(Si1-x,Alx)2和SiC相,还有少量Mo5Si3C和Al相.随着x值的增加,Mo5Si3C相和Al相逐渐减少,并消失.其组织为片状Mo(Si,Al)2组织间隙中分布着针尖状SiC颗粒;从断口形貌看,SiC颗粒非常细小,团聚在大的Mo(Si,Al)2颗粒周围.根据断口形貌,部分形成的SiC为晶须状,当x=0.4时,形成的SiC多为晶须状,并且形成的晶须状的SiC和Mo(Si,Al)2连成片.反应熔渗Al法制备复合材料抗弯强度是随着x值先增加后降低,在设计值x=0.237时取得最高值.

关键词: Mo(Si,Al)2-SiC复合材料 , 反应熔渗 , 显微组织 , 力学性能

反应熔渗SiC/MoSi_2和SiC/Mo(Si,Al)_2复相材料抗氧化行为

张小立 , 金志浩 , 张振国 , 王志新

复合材料学报

研究了低成本制备技术反应熔渗方法制备的SiC/MoSi_2和SiC/Mo(Si,Al)_2复合材料高温氧化行为.表面氧化物的形态和氧化增重的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复合材料高温氧化3 h后即发生钝化现象,继续在500℃再进行低温氧化试验,发现限制该材料使用的"Pest"现象消失.其中渗铝复合材料SiC/Mo(Si,Al)_2高温增重较渗硅SiC/MoSi_2严重.当后者中形成的SiC增强相全部为原位反应生成时,由于界面结合力提高,抗氧化能力更强.

关键词: 反应熔渗 , MoSi_2 , 复合材料 , 抗氧化行为 , Pest

SiC引入方式对反应熔渗原位纳米SiC/MoSi2复合材料组织性能的影响

张小立 , 蒋志强 , 李世显 , 范积伟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13801/j.cnki.fhclxb.20160128.002

探讨了 SiC引入方式对反应熔渗原位20wt%纳米 SiC/MoSi2复合材料 TEM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完全原位反应熔渗硅可获得基体相和增强相均为纳米尺度的 SiC/MoSi2复合材料,其组织中存在大量晶内层错等缺陷,可能会使纳米 SiC/MoSi2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提高不十分显著;而部分原位反应熔渗法中,SiC初始粉末的引入可缓解剧烈物相反应,所得纳米 SiC/MoSi2复合材料晶内缺陷消失,断口出现大量撕裂棱,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大幅提高。

关键词: 原位 , 纳米 SiC/MoSi2 复合材料 , 透射组织 , 力学性能 , 反应熔渗

浸渍熔渗复合法制备Cf/HfC复合材料及其性能

白宏德 , 张虹 , 叶益聪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13801/j.cnki.fhclxb.20151127.003

采用液相浸渍结合反应熔渗法制备了Cf/H fC复合材料。研究了浸渍效果、抗氧化烧蚀微粒分布形貌、熔渗效果与熔渗组织,并考核了Cf/H fC复合材料的抗氧化烧蚀性能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经5次浸渍-碳化循环和1次高温处理工艺制备了含13wt%抗氧化烧蚀微粒的ZrB2+HfO2+TaSi2改性 C/C预制体,其密度和开孔率分别为1.41 g/cm3和24.84%,微粒主要分布在纤维束之间的基体碳中,且分布均匀。改性 C/C 预制体经过Hf35Zr10Si5Ta合金反应熔渗制备的Cf/HfC复合材料密度和开孔率分别为2.98 g/cm3和12.95%,其线烧蚀率为0.0171 mm/s,弯曲强度为173.76 MPa,断裂方式为假塑性断裂。

关键词: 液相浸渍 , 反应熔渗 , Cf/HfC复合材料 , 抗烧蚀 , 力学性能

Al-Si-C改性C/C复合材料的微结构特征与烧蚀行为

常亚彬 , 孙威 , 熊翔 , 彭铮 , 陈招科 , 王雅雷 , 徐永龙

新型炭材料

为了提高C/C复合材料的抗烧蚀性能,采用反应熔渗法制备Al-Si-C改性C/C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和电子探针分析等手段分析熔剂成分、熔渗温度和气氛等参数对复合材料微观结构的影响。利用氧-乙炔焰烧蚀仪研究Al-Si-C改性C/C复合材料的烧蚀性能、烧蚀行为及机理。结果表明,随着工艺参数不同,反应熔渗法可制备出三类典型的Al-Si-C改性C/C复合材料。在1500℃,氩气气氛中反应熔渗2 h形成了Al+SiC均质改性C/C复合材料;随着熔渗温度的升高(1600℃)和熔渗时间的延长(6 h),形成了Al4SiC4+SiC改性C/C复合材料;在1600℃,真空气氛中反应熔渗6 h形成了SiC+Al梯度改性C/C复合材料( Al含量由内到外递减)。三类Al-Si-C改性C/C复合材料显示不同的烧蚀行为,其中,SiC+Al梯度改性C/C复合材料具有最优的抗烧蚀性能,在2500℃下烧蚀60 s后,样品表面无明显的烧蚀坑,质量烧蚀率分别为-1.0×10-3 g/s和-1.2×10-3g/s。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 基体改性 , 反应熔渗 , Al-Si-C体系 , 烧蚀

反应熔体渗透法制备 C/C-SiC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及抗氧化性能

刘跃 , 付前刚 , 李贺军 , 李关美

中国材料进展 doi:10.7502/j.issn.1674-3962.2016.02.06

采用反应熔渗法( RMI)制备了C/C-SiC复合材料,对比研究了不同密度 C/C 预制体所制备 C/C-SiC 复合材料在1500℃静态空气环境中抗氧化性能和1500℃?室温抗热震性能,借助X射线衍射分析仪( XRD)与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对C/C-SiC复合材料的相组成及微观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密度为1.0 g/cm3的C/C复合材料孔径分布在10~100μm范围,有利于液相Si的渗入,进而可获得高致密度的C/C-SiC复合材料;而密度为1.7 g/cm3的C/C复合材料因孔径太小(<10μm),不利于Si熔体的渗入,仅能在C/C复合材料表面形成SiC涂层。由于C/C复合材料与SiC的热膨胀系数不同,在氧化和热震试验过程易造成SiC涂层开裂,致使用密度为1.7 g/cm3的C/C预制体制备的C/C-SiC复合材料抗氧化与抗热震性能下降。而密度为1.0 g/cm3的C/C预制体制备的复合材料内部致密的SiC基体与低密度C/C复合材料形成镶嵌界面,有效缓解热膨胀系数不匹配而造成的缺陷,从而具有优异的抗氧化和抗热震性能。

关键词: C/C-SiC复合材料 , 反应熔渗 , 抗氧化性能 , 抗热震性能

先驱体浸渍裂解结合反应熔渗法制备Cf/ZrC-SiC复合材料

蒋进明 , 王松 , 李伟

人工晶体学报

以先驱体浸渍裂解结合反应熔渗工艺将Cf/C-SiC材料内部富余的自由碳相转变为ZrC超高温陶瓷,制备了Cf/ZrC-SiC复合材料.对Cf/C-SiC基材的孔隙进行了设计,利用XRD和SEM分析了Cf/ZrC-SiC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物相组成.结果表明:采用PIP法可制备具有理想孔隙率的Cf/C-SiC基材;1800℃熔渗Zr-Si合金反应制得的Cf/ZrC-SiC材料主要由SiC和ZrC相组成;高温条件下熔融金属与基体反应的同时,还会侵蚀碳纤维.热解碳涂层能保护纤维.

关键词: 反应熔渗 , Cf/ZrC-SiC , 微观结构

浆料浸渍结合反应熔渗法制备2D C/SiC-ZrB2复合材料

童长青 , 成来飞 , 殷小玮 , 刘永胜 , 张立同

航空材料学报 doi:10.3969/j.issn.1005-5053.2009.04.016

利用XRD,SEM,EDS研究浆料浸渍结合反应熔渗法制备2D C/SiC-ZrB2复合材料的组成与结构,并测定了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结果表明:采用单向加压依次渗入ZrB2微粉和酚醛树脂,能很好地将ZrB2微粉和树脂渗入到纤维束间,但熔融Si难以渗入到试样内部,复合材料的开气孔率和室温弯曲强度分别为18.3%和110MPa.采用ZrB2浆料真空浸渍,沉积碳基体后进行熔融渗Si,复合材料的开气孔率和室温弯曲强度分别为5.5%和230MPa.

关键词: C/SiC-ZrB2复合材料 , 浆料浸渍 , 反应熔渗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