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31)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Ba,Fe掺杂La-Co-O系列混合导电型透氧膜研究

佟建华 , 杨维慎 , 任焱杰 , 邵宗平 , 熊国兴 , 林励吾

催化学报

采用改进的Pechini法合成了La(Ba)Co(Fe)O3-δ系列透氧膜材料,考察了Ba和Fe掺入量对材料的结构、氧脱附性能及透氧性能等的影响,并与材料的容限因子及平均结合能进行了关联.结果表明,Ba的掺杂有利于透氧活化能的降低及透氧量的提高;Fe的引入使材料在较高Ba掺杂量时也能保持稳定的钙钛矿结构,同时使材料的密封性能较好,稳定操作时间加长,氧在低温区的脱附量增大.

关键词: , , 掺杂 , 钙钛矿 , 混合导体 , 无机膜 , 氧分离

TiO2负载膜的制备、表征及光催化性能

崔鹏 , 范益群 , 徐南平 , 时钧

催化学报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2纳米溶胶,用浸渍法将其负载于颗粒形活性炭的表面制成TiO2负载膜,利用SEM,EDS和XRD等手段对膜的形貌、均匀性及晶型等进行了表征,并通过甲基橙水溶液的光催化降解反应考察了该负载膜的光催化活性.

关键词: 二氧化钛 , 无机膜 , 表征 , 光催化 , 甲基橙 , 降解

具有憎水性的无机/有机膜层的制备方法与研究进展

朱立群 , 金燕

表面技术 doi:10.3969/j.issn.1001-3660.2005.03.001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材料表面憎水膜层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具有憎水性能的有机膜层、无机膜层及有机-无机复合膜层的制备方法,包括溶胶-凝胶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电化学沉积法、化学镀膜法、化学吸附法、乳液聚合、悬浮聚合等,并总结归纳了这些方法的特点及其对表面膜层憎水性能的影响.展望了在材料表面憎水膜层向耐腐蚀、耐磨、高透光等功能膜层发展的趋势,同时对自洁、憎水憎油等方向发展的膜层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 憎水性 , 有机膜 , 无机膜 , 膜层制备

γ-Al_2O_3纳滤膜的结构和透过性能

夏长荣 , 孟广耀 , 杨萍华 , 彭定坤

材料研究学报

采用等温氮吸附、毛细孔凝聚和液体渗透以及截留分子量等方法表征溶胶凝胶法制备的γ-Al2O3纳滤膜的孔结构、活性孔径及其分布、纯水渗透率和截留分子量等膜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在典型情况下,γ-Al2O3顶层纳滤膜为孔径3~5nm,孔径分布窄,膜层平整,平均粗糙度为2.2nm活性孔半径为3~5nm,顶层厚度为2-3.5μm的不对称膜,室温时的H2渗透率达0.1cm3(m2·s·Pa)-1量级;10~20℃、压差△P为0.20MPa时的纯水渗透率为1cm3(m2·s)-1;活性孔半径为3.0、4.8和7.4nm的膜,其分离率为90%的截留分子量分别为2×103、4×103和2×104,符合实用的纳滤股要求气体渗透性表征表明,本工作已成功制备了大面积完整、表面无缺陷的γ-Al2O3纳滤膜

关键词: 无机膜 , porous membrane , membrane characterization , permeability

粒径分布对氧化铝多孔支撑体孔结构的影响

丁贯保 , 漆虹 , 邢卫红

膜科学与技术 doi:10.3969/j.issn.1007-8924.2008.05.004

采用中位粒径(D50)分别为(20±2)μm、(15±2)μm、(10±2)μm的α-Al2O3粉体为原料,通过调整其粒径分布,考察了粒径分布参数δ的变化对片状支撑体孔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本研究的三种中位粒径(D50)下,当δ<4.0时,随δ值的增大,支撑体的孔隙率由40%下降到30%左右;当δ>4.0以后,支撑体的孔隙率基本稳定在28%.对于采用中位粒径分别为(20±2)μm和(15±2)μm的原料制备的支撑体,当δ<3.0时,随δ值的增大,支撑体的平均孔径分别从3.5μm减小到1.1μm,从2.0μm减小到1.3μm;而对D50为(10±2)μm的原料制备的支撑体,δ在1.5~8.0范围内变化时,支撑体的平均孔径基本稳定在0.8μm.采用中位粒径D50为(20±2)μm、(15±2)μm、(10±2)μm的三种原料制备的支撑体,随δ值的增大,其孔径分布变窄,最可几分布峰高变高,分布向小孔径方向移动.

关键词: 无机膜 , 多孔支撑体 , 氧化铝 , 粒径分布

焙烧温度对氧化铝膜孔性能的影响

黄肖容 , 吕扬效 , 黄仲涛

无机材料学报

利用TG-DTA、BET法分析研究了热处理过程的膜孔径分布、孔径大小及膜的比表面积、比孔容随焙烧温度的变化趋势,并用XRD研究了氧化铝膜的膜内晶体的晶面取向,用TEM、SEM观察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氧化铝膜的表面及截面形貌.发现构成氧化铝膜的微晶的择优取向度决定着膜孔径分布的均匀性,焙烧温度越高,膜微晶的择优取向度越大,膜的孔径分布越窄,但孔径增大.膜的比表面积、比孔容在400℃有一最大值,400℃是合适的膜催化、反应用膜的焙烧温度,这时膜比表面积、比孔容和孔隙率分别为283m/g、0.338mL/g和53%.700℃是分离用膜的合适焙烧温度,这时膜比表面积、比孔容和孔隙率分别为202m/g、0.203mL/g和45%.700℃时膜的最大孔径为5nm;孔径为1~1.25nm的孔占孔体积的70%以上.

关键词: 无机膜 , null , null , null

炭膜制备及其高效氧氮分离性能

李新贵 , 刘睿 , 黄美荣

新型炭材料 doi:10.3969/j.issn.1007-8827.2004.01.015

通过论述炭膜的制备方法及其关键影响因素,系统总结了炭膜的氧氮分离性能,并将其与高性能聚吡咙膜和聚苯胺膜进行了比较,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指出炭膜具有优异的氧氮分离性能,其氧氮分离因子一般为10以上,最高可达36.聚酰亚胺基和聚吡咙基炭膜均表现出较好的综合氧氮分离性,大大突破了富氧膜材料的Robeson上限,位于极具吸引力的商业化区域,在空气分离中显示出了极大的应用潜力和工业化前景.

关键词: 炭膜 , 炭分子筛膜 , 氧氮分离 , 无机膜

铁掺杂浓度对Bao.5Sr0.5CoxFe1-xO3-δ混合导体膜性质的影响

邵宗平 , 熊国兴 , 董辉 , 佟建华 , 丛铀 , 杨维慎

催化学报

用湿化学法合成了Ba0.5Sr0.5CoxFe1-xO3-δ系列混合导体透氧膜材料,并用XRD,O2-TPD,H2-TPR和透氧测定等手段考察了铁离子掺杂浓度对导体膜相结构及其稳定性、氧脱附性能和透氧能力等的影响.在氧浓度为2.13×104~0.1 Pa的范围内,x=0.2~0.8时材料保持为立方钙钛矿结构.铁含量的增加有利于材料钙钛矿结构在低温的稳定化,并提高了材料的热化学稳定性.然而,导体膜的透氧量却随着铁含量的增加而减小.这可能是由于导体膜表面的氧交换动力学过程在透氧速率控制步骤中的分量随铁含量的增加而变大之故.

关键词: 钙钛矿 , 无机膜 , 混合导体 , 氧分离 , 甲烷部分氧化

稀土改进化学镀共沉积钯-银合金膜

蒋柏泉 , 余强 , 顾騋

稀土 doi:10.3969/j.issn.1004-0277.2006.01.017

采用稀土改进的化学镀法在多孔陶瓷载体上共沉积钯-银合金膜.重点讨论了Yb-La、Yb-Pr 和Yb-Nd三种不同混合稀土元素对钯-银共沉积速率的影响和Yb-La 混合稀土元素对镀温和镀层组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适宜的三种混合稀土元素的浓度下,钯-银共沉积速率比未添加稀土时分别提高了63%、51% 和32%.添加Yb-La混合稀土元素后,在得到相同的钯-银共沉积速率时,镀温比未添加稀土时可降低10℃~20℃,且对镀层组成无明显影响.制备的76.8Pd-23.2Ag的合金薄膜,其厚度为7.7μm,在350℃和0.3MPa下,氢气和氮气通过膜的渗透通量分别为8.65×10-3 m3/m2·s和1.92×10-6 m3/m2·s.

关键词: 稀土 , 化学镀 , 钯-银合金 , 陶瓷 , 无机膜 , 复合膜

无机膜及无机膜反应器研究进展

李发永 , 李阳初 , 孔瑛 , 张海鹏

膜科学与技术 doi:10.3969/j.issn.1007-8924.2002.06.011

无机膜具有耐温、耐化学腐蚀、耐细菌和强度高等优点,在化工、环保、生物等工业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膜反应器是将膜分离与催化反应结合在一个单元中同时进行的设备.许多研究结果表明,膜反应器在提高可逆反应的转化率、选择性及产率等方面均有明显的效果,是化学工程学科具有很好发展前景的领域.结合研究工作综述了无机膜技术的发展状况,包括无机膜的制备、无机膜反应器的形式、应用及无机膜组件结构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无机膜技术需要深入研究的几个主要课题.

关键词: 膜分离 , 无机膜 , 膜制备 , 膜反应器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下一页
  • 末页
  • 共4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