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8)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钛铝基合金离子碳氮共渗及其耐磨性的研究

王利捷 , 陈宏 , 郝建民

材料保护 doi:10.3969/j.issn.1001-1560.2005.08.016

为提高TiAl基合金的耐磨性及抗高温氧化性,利用渗氮在TiAl基合金表面形成氮化物,以提高耐磨性;渗碳形成致密且与基体结合牢固的碳化物层,提高抗高温、抗氧化性;将二者结合,采用辉光离子碳氮共渗的方法,研究了渗层的相结构组成、不同工艺参数对TiAl基合金离子碳氮共渗后渗层厚度以及表面硬度和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iAl基合金共渗层是由碳氮化合物层与过渡层组成的复合相结构;随共渗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渗层厚度增加;与未经共渗处理的试样相比,表面硬度及耐磨性显著提高.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渗层主要由TiC,TiN,AlTi3,Al2O3等组成.

关键词: 离子碳氮共渗 , TiAl基合金 , 渗层厚度 , 表面硬度 , 耐磨性

马氏体气阀钢多元共渗层的组织及性能

李铜桥 , 魏国亮

材料开发与应用 doi:10.3969/j.issn.1003-1545.2009.01.002

用固体粉末法,在4Cr10Si2Mo马氏体气阀钢表面制备了AJ-Cr二元渗层及Al-Cr-Ce三元渗层,研究了渗层的显微组织和成分分布,测定了渗层由表及里的显微硬度.Al-Cr渗层厚度约为35μm,硬度为580Hv;Al-Cr-Ce渗层厚度约为420μm,硬度为500Hv.

关键词: 气阀钢 , Al-Cr二元渗层 , Al-Cr-Ce三元渗层 , 显微组织 , 显微硬度 , 渗层厚度

液体渗氮工艺对CrNiMo钢渗层厚度和硬度的影响

纪德丽 , 刘锦云 , 金应荣 , 袁诗红

材料保护

为了探讨无毒液体渗氮工艺对CrNiMo钢渗层的效果,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氮化温度、氮化时间和尿素添加量对CrNiMo钢液体渗氮层的脆性、渗层厚度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尿素添加量是影响渗层脆性和硬度的主要因素,氮化时间是影响渗层厚度的主要因素,氮化温度对渗层厚度和硬度的影响较小.最优渗氮工艺为570℃,氮化时间5 h,尿素添加量为50 g/h,此时渗层厚度为0.235mm,最高硬度为920HV,脆性级别为1级.

关键词: 液体氮化 , CrNiMo钢 , 渗层厚度 , 硬度 , 脆性

离子钨钼共渗的表观过程

李成明 , 赵晋香 , 田林海 , 王建明 , 徐重 , 郑维能

材料科学与工艺 doi:10.3969/j.issn.1005-0299.2000.01.013

研究了双层辉光离子钨钼共渗在离子轰击条件下形成渗层和无离子轰击时形成沉积层的表观过程.结果表明,在形成沉积层时,由于离子轰击作用已不存在,使渗层厚度减少26%, 用朗缪尔探针对双层辉光离子钨钼共渗过程进行了等离子体的诊断, 等离子体对表面成分有较大影响.合理的等离子体密度范围为5×1011~3×1012cm-3.

关键词: 离子轰击 , 渗层厚度 , 表面成分 , 等离子体密度

稀土镧不同化合物对渗锌层耐蚀性能的影响

东晓林 , 时小军 , 黄燕滨 , 刘谦 , 邓艳军

表面技术 doi:10.16490/j.cnki.issn.1001-3660.2016.04.032

目的 研究稀土元素镧的不同化合物对渗锌层耐蚀性的影响.方法 在渗锌剂中不添加稀土元素及分别添加氧化镧、硫酸镧、氯化镧和硝酸镧,采用包埋法制备相关的渗锌层.通过使用TT260覆层测厚仪测量渗层厚度,利用SEM对渗锌层的表面形貌进行观察.配制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进行全浸腐蚀试验,使用TG-328 A分析天平测量浸泡75 h和150 h的腐蚀失重,计算腐蚀失重速率,使用数码显微镜观察渗锌层腐蚀形貌.结果 与未添加稀土元素制备渗锌层的厚度33.0μm相比,在渗锌剂中添加稀土元素镧能够有效提高渗层厚度,添加氧化镧的渗层厚度上升至45.7μm,添加硫酸镧的渗层厚度上升至41.7μm,添加氯化镧的渗层厚度上升至36.1μm,添加硝酸镧的渗层厚度上升至43.1μm.观察不同渗锌剂制备渗锌层的表面形貌,添加氧化镧制备的渗锌层表面最均匀、致密,但渗层表面出现少许微裂纹.在盐水浸泡实验中,添加硝酸镧制备渗锌层的腐蚀失重速率在浸泡75 h和150 h时都是最小的,分别为0.0441 g/(m2·h)和0.0625 g/(m2·h),表现出十分优异的耐蚀性能.结论 在渗锌剂中添加稀土元素镧,能够提高渗锌的效率,改善渗锌层的表面质量,使得渗层更加均匀、致密,但渗层表面会出现少许不同程度的微裂纹.氧化镧、硫酸镧和硝酸镧的催渗作用十分明显,氯化镧的催渗效果最差.在耐盐水环境的腐蚀中,添加氯化镧制备的渗锌层的耐蚀性最不理想,而添加硝酸镧制备的渗锌层的耐蚀性最好.

关键词: 稀土 , 不同化合物 , 渗锌 , 渗层厚度 , 表面形貌 , 耐蚀性

H13钢QPQ处理工艺及耐磨性

叶宏 , 雷临苹 , 季涵涛 , 朱涛

表面技术 doi:10.16490/j.cnki.issn.1001-3660.2017.04.015

目的 研究540℃氮化温度下,QPQ处理对H13钢耐磨性的影响并选出最优氮化时间.方法 通过SEM、EDS、XRD分别测试了H13钢QPQ处理后渗层微观组织形貌、成分分布以及物相组成.采用HVS-1000显微硬度计、MFFT-R4000高速往复摩擦磨损试验,分别对H13钢基体与540℃下不同氮化时间QPQ处理试样的渗层厚度、硬度分布、耐磨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 QPQ处理后,H13钢由表面向心部依次形成均匀致密的Fe3O4氧化膜、高硬度的ε-Fe3N和CrN化合物层、α-Fe和Cr2N稳定扩散层.N原子均匀分布于渗层内部.显微硬度沿截面均呈良好梯度分布.在540℃×4 h氮化工艺下,渗层次表层硬度达到最大值(1173HV0.1),是基体(498HV0.1)的2.4倍左右,磨损量仅为基体的1/13.H13钢磨损表面存在严重犁沟效应与大量磨屑,表现为典型的磨粒磨损伴随少量粘着磨损.而QPQ处理试样磨损表面仅存在少量浅显划痕,并伴随轻微结疤状凹坑,为粘着磨损.结论 经QPQ处理,H13钢的耐磨性得到了显著提高,其中氮化工艺为540℃×4 h时所得的性能最优.

关键词: H13钢 , QPQ , 渗层厚度 , 硬度 , 耐磨性

粉末渗硅工艺对 Mo-W-Co 系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张聚国 , 林师朋 , 叶艳君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6.04.022

研究了渗硅工艺对 Mo-W-Co 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通过改变渗硅的渗剂粉末成分和渗硅温度,对渗硅后的合金试样的渗层分别进行金相分析、扫描电镜和 XRD 检测,获得渗硅后的渗层组织及相组成,通过比较渗层厚度及其在600℃的抗氧化性探讨较好的渗硅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渗层主要由 Al2 O3外渗层和 MoSi2与Mo5 Si3内渗层构成;NH4 Cl 与 CaCl2的复合催化作用明显改善渗硅效果;渗层通过自身良好的抗氧化性及耐磨性提高合金的抗氧化性能和耐磨性;抗氧化试验后,氧化皮的主要成分包括 SiO2、MoO3、Al2 O3等;渗 Si 处理最佳渗剂配方为60%Si、25%Al2 O3、10%NH4 Cl、5%CaCl2。

关键词: 渗剂成分 , 渗硅温度 , 渗层厚度 , 抗氧化性能

钨钼钇等离子共渗工艺及渗层组织的研究

蔡航伟 , 高原 , 马志康 , 王成磊 , 袁琳 , 张维 , 李冰

表面技术 doi:10.3969/j.issn.1001-3660.2012.02.005

利用辉光等离子渗金属技术,在低碳钢Q235表面进行钨钼钇共渗,研究了极间距、保温温度、气压、保温时间对渗层厚度的影响,进而确定最优工艺参数,并对渗层的金相组织、合金元素分布及物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极间距25 mm、保温温度1 000℃、工作气压30 Pa、保温时间3h为最优参数,所得渗层的厚度可达37μm;渗层组织为柱状晶,渗层与基体有一明显分界线;钨、钼在渗层中呈梯度分布,钇在渗层中呈不均匀分布并在晶界处发生偏聚.

关键词: 辉光等离子 , 钨钼钇共渗 , 渗层厚度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