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1)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二氧化碳存在下甲烷氧化细菌催化甲烷生物合成甲醇

崔俊儒 , 辛嘉英 , 牛建中 , 夏春谷 , 李树本

催化学报

在甲烷单加氧酶和脱氢酶系的作用下,甲烷氧化细菌Methylosinus trichosporium IMV 3011可以把甲烷氧化成二氧化碳.在反应体系中充入一定比例的二氧化碳后,检测到了甲醇的积累.混合气中CO2,CH4,O2和N2的体积比为2:1:1:1时甲醇的积累量达到最大.在超滤膜反应器中进行了连续反应,利用反应混合气产生的压力将生成的甲醇从反应体系中分离.连续反应198 h后甲醇的积累量没有明显下降.

关键词: 甲烷氧化细菌 , 甲基弯菌 , 生物催化 , 甲烷 , 生物合成 , 甲醇 , 二氧化碳 , 超滤膜反应器

甲醇驱动的环氧丙烷连续生物合成

辛嘉英 , 柳眉 , 张颍鑫 , 夏春谷 , 李树本

催化学报

采用甲醇蒸气作为碳源对甲基弯菌IMV 3011进行驯化培养,然后逐渐增加液态甲醇的浓度使其适应,得到了能耐受甲醇(φ(MeOH)=1%)的甲基弯菌IMV 3011. 对甲基弯菌IMV 3011进行甲烷-甲醇共培养可得到大量具有甲烷单加氧酶(MMO)活性的细胞. 研究了添加甲醇对甲基弯菌IMV 3011生长和MMO活性的影响,发现甲醇能够促进甲基弯菌IMV 3011的生长. 在批式反应器中,添加甲醇能够提高甲基弯菌IMV 3011的催化环氧化能力,说明甲醇可以作为电子供体通过再生辅酶NADH驱动环氧丙烷合成. 考察了在膜反应器中用细胞悬浮液连续合成环氧丙烷的可行性. 结果表明,通过192 h连续抽提产物环氧丙烷,避免了其对环氧化反应的抑制,流出液中环氧丙烷的浓度仍保持在1.35 mmol/L左右.

关键词: 甲醇驱动 , 甲烷氧化细菌 , 辅酶 , 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甘酸(NADH) , 生物合成 , 丙烯 , 环氧丙烷

固定化球形红细菌生物合成银纳米材料及其抑菌性能研究

白红娟 , 贾万利

贵金属

采用固定化球形红细菌生物合成银纳米材料,对所制备的银纳米材料分别用紫外吸收光谱、X射线衍射、低分辨和高分辨透射电镜等做了详细的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银纳米材料为立方闪锌矿结构,呈圆柱状,尺寸大小变化范围为10~50 nm.体外抑菌结果显示,对于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最小抑菌浓度为10 mg/L,最小杀菌浓度为80 mg/L.

关键词: 生物合成 , 球形红细菌 , 固定化 , , 纳米材料 , 抑菌活性

反应条件对深黄被孢霉催化转化十六醇合成不饱和脂肪酸的影响

咸漠 , 康亦兼 , 程铁欣 , 李文兴 , 刘均洪 , 毕颖丽 , 甄开吉

催化学报

研究了深黄被孢霉催化转化十六醇合成不饱和脂肪酸过程中反应条件对底物转化率及产物选择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亚油酸的选择性随十六醇与酵母膏比例(碳氮比)的增大而升高,亚麻酸的选择性随碳氮比的增大而降低,油脂的选择性和油脂的产率随碳氮比的变化规律相似. 十六醇浓度为0.5%时,油脂的选择性、产率及醇的转化率最高,亚油酸和亚麻酸的选择性也最高. 油脂的选择性和产率在pH=7时较高,而醇的转化率随pH升高而降低,亚油酸和亚麻酸的选择性在pH=6时分别达到最大值. 油脂的选择性、产率和醇的转化率在23~28 ℃达到较高水平,亚油酸和亚麻酸的选择性在23 ℃达到最大值. 油酸的选择性对油脂的选择性有重要影响,二者的变化规律相似.

关键词: 深黄被孢霉 , 十六醇 , 生物合成 , 不饱和脂肪酸

产碱假单胞菌生产聚-β-羟基壬酸聚酯的制备及表征

何晓锐 , 张晓琴 , 张晓 , 钟瑞 , 黄建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从污泥中分离获得了一株可直接以蔗糖为基质发酵合成聚合度高、韧性强的聚羟基烷酸酯(PHA)的细菌U-3,经鉴定其为产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lcaligenes).U-3菌株以蔗糖为碳源,蛋白胨、酵母膏为基质,摇瓶发酵培养44 h细胞生长量达19.58 g/L,PHA聚合物产量为10.82 g/L.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乌氏黏度法、差示扫描量热、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分析研究了U-3菌合成PHA聚合物的结构、热学性能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该聚合物为聚-β-羟基壬酸酯,其粘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06×106;弹性模量2.1381MPa,断裂伸长率282.9061%,拉伸应力2.3594MPa,位移79.21371mm;熔点37.91℃,分解温度为45.43℃,结晶度为5.18%,该聚合物膜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热塑性,是一种新型的PHA原料资源.

关键词: 生物合成 , 聚羟基烷酸酯 , 产碱假单胞菌 , 聚-β-羟基壬酸聚酯 , 结构表征

原位生物合成中甘油醛改性细菌纤维素的研究

李玉洁 , 冯玉红 , 张名楠 , 权亚彤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6.08.010

以木醋杆菌为菌种,在椰子水培养体系中添加甘油醛原位生物合成改性细菌纤维素(Bacterial cellulose,BC).发现未改性BC和改性BC均具有良好的三维网状结构和优良的吸水、持水性能.采用FTIR、XRD、TGA和电子万能试验机对产物进行了分析表征,并测试了产物的特性粘度.结果表明,与未改性BC相比,改性BC的化学结构无改变;随着体系中甘油醛添加量的增大,所合成的改性BC的结晶指数略降低,但是其纤维素Ⅰα晶体的含量明显增加;而且改性BC显示出较好的热稳定性,当甘油醛添加量为10 g/L时,改性BC的最大失重温度比未改性BC提高了约20℃.此外,培养基中甘油醛的添加可以制备出聚合度低、溶解性能更好、韧性更强的BC,这有利于BC在工业上更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 细菌纤维素 , 甘油醛 , 椰子水 , 生物合成 , 结晶指数 , 热稳定性

酵母菌还原制备纳米金颗粒

陈国宝 , 悟洪意 , 苟德海 , 佟琳琳

贵金属

纳米金颗粒愁其独特的光恘、电恘和催化性质而被广泛愓用于生物传感器、肿瘤治疗、重金属分析、化工催化等领域。生物制备方法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反愓条件温和、绿色且可持恋发展等优点。本文利用酵母菌制备了纳米金颗粒,采用UV-Vis悁究了反愓条件,FESEM、EDS及TEM表征了材料的形貌和成分,并通过FT-IR探究酵母菌还原金颗粒的机制。结果表明,当反愓时间为60 min、贵金属前驱体浓度为1.0 g/L时,酵母菌还原所得的金纳米颗粒粒径约为8.69 nm且大小比较均惊。红外分析结果表明酵母菌在还原贵金属前驱体时,多羟基化合物、蛋白质类物质等起还原作用。

关键词: 纳米金 , 酵母菌 , 还原 , 生物合成 , 贵金属

丝纤维的结构、性能及仿生丝纤维的合成研究进展

李红 , 赵耀明

材料导报

综述了丝纤维蛋白的组成、结构、形成和机械性能,以及仿生丝纤维蛋白的合成研究及主要应用前景.各种天然的丝纤维蛋白如家蚕丝蛋白和蜘蛛丝蛋白可作为仿生模型,对它们的结构和功能的不断研究可能设计制造出在性能上接近或超过天然丝纤维蛋白的性能优异的新材料.蜘蛛丝具有其它纤维无法比拟的性能特征,如它同时具有强度、可延伸性、生物可降解性和自修补能力,这些特点使得像蜘蛛丝一样的纤维在许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丝纤维蛋白 , 蜘蛛丝 , 生物合成

纳米细菌纤维素的生物合成

吴周新 , 牛成 , 陈俊华 , 于文辉 , 李开绵

材料导报

采用木醋杆茵茵株A.xylinumHN001,以椰子水为培养基,生物合成了纳米细茵纤维素(NBC).研究了影响纳米细菌纤维素合成的几个主要因素:培养时间、培养基初始pH值和培养方式.实验所得NBC的产率为1.2g/L.采用凝胶渗透色谱仪(GFC)测定了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指数(MMD)约为1.0,说明相对分子质量均匀.采用透射电镜测试了形貌,证明NBC分子近似球形,直径约100nm.NBC冷冻干燥后采用红外光谱确证了结构.

关键词: 纳米细菌纤维素 , 生物合成 , 相对分子质量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末页
  • 共2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