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51)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3种表面技术在轴磨损修复中的应用研究综述

刘晓明 , 高云鹏 , 闫侯霞 , 赵晓春 , 孙增伟

表面技术 doi:10.16490/j.cnki.issn.1001-3660.2015.08.019

轴是支承传动零件和传递运动及动力的重要部件,其主要失效形式是磨损失效。为了给磨损失效的轴选择恰当的修复方法并在对应的修复工艺条件下实施,从而保证轴修复质量、提高轴修复效率,对电弧喷涂、电刷镀、电火花沉积3种技术手段从理论和实际应用两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3种表面技术配合相应的工艺参数,能够实现轴的磨损修复。当轴的磨损状态为均匀磨损且磨损量在一定范围内(一般是2 mm以内)且有条件进行磨削加工时,建议采用以机械结合为主的电弧喷涂修复方式;当轴的磨损状态为均匀磨损且磨损量很小(一般是0.5 mm以内)且不具备磨削加工条件时,建议采用机械结合加范德华力结合的电刷镀修复方式;当轴的磨损状态为沟槽磨损或其他形式且有条件实施后续加工时,建议选择结合方式为冶金结合的电火花沉积修复方式。

关键词: 表面技术 , 电弧喷涂 , 电刷镀 , 电火花沉积 , , 磨损 , 修复

45钢表面电火花沉积多层YG8涂层的组织和耐磨性

陈龙 , 孟惠民 , 黄亮亮 , 刘俊友

材料热处理学报

采用电火花沉积技术在45钢表面制备了YG8多层沉积涂层,研究了涂层的微观组织及耐磨性能.结果表明,通过优化的多层沉积工艺参数可以获得组织均匀致密且与基体呈冶金结合的沉积层,且比单层沉积层厚度更大、孔隙更少;沉积层主要由Fe3w3C,Co3w3C,w2C和Fe2C等相组成;沉积层中弥散分布有大量的超细碳化物颗粒;沉积层的最高硬度为1785.7 HV,平均硬度为1677.3 HV,其耐磨性能是45钢基体的2.1倍;沉积层的磨损机制主要是疲劳磨损,涂层中弥散分布的超细硬质相是沉积层硬度及耐磨性能提高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电火花沉积 , 45钢 , YG8涂层 , 组织结构 , 耐磨性

电火花沉积反应合成TiN增强Fe基金属陶瓷涂层

郝建军 , 卜志国 , 樊云飞 , 白庆华 , 赵建国 , 李建昌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利用自制的电火花沉积充气密闭式保护装置和DZ-1400型电火花沉积/堆焊机,以工业纯钛TA2为电极,以工业纯氮为保护气和反应气,在45#钢基体试样表面制各出了厚度为60~80 μm的TiN增强金属基陶瓷涂层.采用扫描电镜(SEM)观测了涂层微观结构和界面行为,分析了涂层形成机理,利用X射线仪(XRD)测定了涂层的物相组成,利用显微硬度仪测试了涂层的显微硬度,利用自制磨损试验机对比了涂层与淬火W18Cr4V高速钢的耐磨性.结果表明:涂层主要由TiN和FeTi两相组成,涂层组织致密、均匀、较连续,涂层与基体形成良好的冶金结合,涂层显微硬度HV高达15.88 GPa,约是基体硬度的5倍,涂层具有较好的耐磨性.

关键词: 电火花沉积 , 反应合成 , TiN , 金属基陶瓷涂层

电火花沉积Ni基涂层的质量过渡及电极损失

赵程 , 高玉新

表面技术 doi:10.3969/j.issn.1001-3660.2012.03.015

采用逐层沉积的方法,在基材表面获得了1-8层Ni基电火花涂层,探讨了电火花沉积过程中Ni基电极的质量过渡规律及电极材料的流失形式.结果表明:Ni基电极向基材的平均质量过渡系数为0.76;电极的损失有气化、液态溅射和氧化三种形式;氩气保护在沉积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随着沉积层厚度的增加,基材对涂层的稀释越来越小.

关键词: 电火花沉积 , 质量过渡 , 电极损失 , Ni基涂层

高速钢钻头电火花沉积 Ti(C,N)/Al2 O3复合涂层的组织及切削性能

高玉新 , 易剑 , 方淳

表面技术

目的:在高速钢钻头表面电火花沉积 Ti(C,N)/ Al2 O3复合涂层,以提高其切削性能。方法利用电火花沉积技术,以 Ti(C,N)/ Al2 O3作为电极材料,在高速钢钻头表面制备 Ti(C,N)/ Al2 O3涂层,考察涂层的物相组成、组织形貌及横截面硬度分布,并进行切削试验。结果涂层组织均匀,厚度约32~36μm,物相主要为 C0.3 N0.7 Ti,Al2 O3,AlTi3,Fe7 W6,Fe4 N,TiN 和 AlN,平均硬度是基体高速钢的2.6倍。结论在高速钢钻头表面制备 Ti(C,N)/ Al2 O3涂层可以提高刀具的切削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关键词: 电火花沉积 , 高速钢钻头 , Ti(C, N)/Al2O3复合涂层 , 切削性能

45钢表面电火花沉积TiB2涂层的结构及性能

罗成 , 董仕节 , 熊翔 , 罗平

机械工程材料

在45钢表面通过电火花沉积制备了TiB2陶瓷涂层,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及其附带的能谱仪分析了涂层微观形貌及元素分布,并测试了涂层横截面的硬度分布及涂层的耐磨性.结果表明:45钢表面电火花沉积的TiB2涂层具有明显的四个区域,涂层连续、均匀且致密,界面上无分层,热影响区内铁素体晶粒被大大细化;基体中的铁元素显著扩散到涂层中,涂层与基体形成了牢固的冶金结合;涂层的硬度高达1600 HV以上,其耐磨性优于淬火态Cr12MoV钢的耐磨性.

关键词: 电火花沉积 , 表面强化 , 二硼化钛 , 耐磨性

铸铁电火花沉积WC-8Co超细涂层的组织及性能

高玉新 , 赵程 , 易剑 , 朱流

功能材料

采用电火花沉积技术,在铸铁表面制备WC-8Co沉积涂层。利用XRD、SEM、显微硬度计、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涂层的微观组织及耐磨性能。结果表明,通过优化的沉积工艺参数可以获得组织均匀、致密且与基体呈冶金结合的沉积层。沉积层主要由Co3W3C、Fe3W3C、W2C和Fe7W6相组成;沉积层中弥散分布有大量的超细碳化物颗粒。沉积层的最高硬度为1512.1Hv,其耐磨性能是基体的2.3倍;沉积层的磨损机制主要是磨粒磨损和疲劳磨损。涂层中弥散分布的超细硬质相是沉积层硬度及耐磨性能提高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电火花沉积 , 超细涂层 , 铸铁轧辊 , 组织结构 , 耐磨性能

点焊电极表面电火花沉积TiB_2涂层的特征

罗成 , 熊翔 , 董仕节 , 罗平

材料热处理学报

在CuCrZr电极表面通过电火花振动沉积制备了TiB_2功能涂层,测试了功能涂层的显微形貌、物相、硬度以及界面元素分布.试验表明,TiB_2涂层电极具有典型的电火花涂层结构,存在明显的元素互扩散,表明功能层与基体之间为冶金结合.但TiB_2涂层结构不致密,存在裂纹和孔洞,硬度较低.随着电火花电容和电压的增加.涂层的硬度降低.元素扩散和涂层氧化的加剧,是导致涂层硬度降低的主要原因.由于基体Cu的气化、脆性剥落和熔敷棒的切削作用,沉积TiB_2后基体质量反而降低.高电压下电火花沉积以及预涂敷Ni,都会导致基体质量降低更多.

关键词: 点焊电极 , TiB_2 , 显微结构 , 电火花沉积 , 性能 , 功能涂层

电火花沉积与激光熔覆复合涂层的组织与性能

王建升 , 李刚 , 刘友营 , 程锐

材料热处理学报

采用激光熔覆工艺和电火花沉积工艺在Q235钢上熔覆铁基合金粉末和WC陶瓷硬质合金,形成复合涂层.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显微硬度计等对复合涂层的相结构、显微组织、显微硬度及耐磨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涂层主要是由Fe3W3C、Co3W3C、Si2W、W2C和(Fe0.51Mn0.46 Ni0.03)6C等相组成;复合涂层与基体呈冶金结合,复合涂层中电火花区域中细小的硬质相弥散分布于沉积层中;复合涂层的厚度为140~160 μm,其中电火花沉积区域约为40μm,激光熔覆工艺的涂层厚度为100~120 μm;电火花沉积层的硬度最高可达1262.9 HV,平均硬度为1151.6 HV,电火花沉积区域与激光熔覆区域之间的过渡区域的显微硬度为884.8 HV,激光熔覆区域的显微硬度平均值为578.3 HV;复合涂层的耐磨性较基体耐磨性提高2.3倍,强化层的磨损机理主要是磨粒磨损、粘着磨损和氧化磨损.

关键词: 激光熔覆 , 电火花沉积 , 铁基粉末 , WC沉积层 , 耐磨性

电火花沉积WC-4Co复合层界面行为

王建升 , 张占哲 , 闫镇威 , 李刚 , 唐明奇 , 冯在强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采用新型电火花沉积设备,将亚微米WC-4Co陶瓷硬质合金材料沉积在铸钢材料上,制备电火花沉积合金涂层,利用SEM和XRD等技术研究沉积层与基体间的界面行为,分析沉积层的表面润湿性、物相形成机理、微观组织结构、界面元素分布、界面结合机理和显微硬度变化等。结果表明:电火花沉积技术可以在金属基体表面制造出微纳米非晶高熔点强化层。铸钢表面沉积层主要由Fe3W3C、Co3W3C、Si2W和Fe2C 等相组成;沉积层与基体呈冶金结合,过渡层中出现一些柱状晶和等轴晶的组织结构,沉积层中细小的Fe2C和Si2W等硬质相颗粒弥散分布于Fe 3 W 3 C和Co 3 W 3 C沉积层上。沉积层的厚度大于20μm,沉积层的平均显微硬度为1803.2 HV,细小弥散分布的硬质相是沉积层硬度提高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WC-Co硬质合金 , 电火花沉积 , 组织结构 , 界面行为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6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