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1)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390MPa级Ti+Nb超低碳高强度BH钢组织性能研究

刘光明 , 康永林 , 陈继平 , 冯月雪 , 周建 , 滕华湘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10.04.002

对Ti+Nb+B复合处理超低碳高强度BH钢的热轧、冷轧和连续退火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试制的超低碳高强度BH钢退火板的屈强比为0.536,烘烤硬化值为44MPa,具有较为优良的成形性能和烘烤硬化性能,抗拉强度为394MPa,达到了390MPa级超低碳高强度BH钢板的强度要求.物理化学相分析表明:添加在超低碳高强度BH钢中的B除了析出了2mg/kg的BN,大部分的B在钢中以间隙固溶的形式存在,对超低碳高强度BH钢基体起到了固溶强化的作用.

关键词: 超低碳 , 高强度BH钢 , Ti+Nb+B , 第二相析出 , 固溶强化

Fe-Mn-Si基SMA的研究应用进展

王红星 , 王再友 , 杨少锋 , 柳秉毅 , 张炎

材料导报

概述了Si、Mn、Ni、Cr、C等化学元素,第二相沉淀析出,预变形时效和热机械训练等对Fe-Mr-Si基合金记忆效应的影响规律及提高途径,概括了Fe-Mn-Si基合金疲劳性能、磨损和多相流损伤抗力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总结了Fe-Mn-Si基合金生产应用现状.

关键词: Fe-Mn-Si合金 , 第二相析出 , 疲劳性能 , 磨损

高性能耐火耐候钢中第二相析出的透射电镜观察

李平和 , 刘继雄 , 邓照军 , 陈晓

物理测试 doi:10.3969/j.issn.1001-0777.2005.01.009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高性能耐火耐候建筑用钢中的第二相析出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热轧态50 mm厚的高性能耐火耐候建筑用钢在所设定的热处理工艺制度下均能获得稳定的析出相.这些细小稳定的第二相为Nb、Ti的复合析出,多沿位错线分布,产生沉淀强化,有利于该钢在高温状态下的组织稳定及耐火性能的提高.

关键词: 耐火性能 , 第二相析出 , 沉淀强化 , 建筑用钢

基于CSP工艺稀土冷轧钢板退火过程中第二相析出对组织织构及演变的影响

瞿伟 , 金自力 , 任慧平 , 罗婵 , 鞠芳 , 孙开宇

稀土 doi:10.16533/J.CNKI.15-1099/TF.201504008

在实验室模拟了某钢厂罩式退火工艺,利用金相显微镜、洛氏硬度计、XRD衍射仪和透射电镜研究了稀土低碳钢冷轧板第二相粒子的析出行为对组织织构演变的影响.退火后成品板为饼形晶粒,退火过程中{ 001}<110>织构逐渐减弱,{111}织构逐渐增强且在成品板中保留一定量的{112} <110>织构.退火过程中有Fe3C析出且对组织织构演变影响较小,稀土元素在650℃时依附于Fe3C上析出,起到了稀土元素的微合金化作用,AlN在600℃以上析出,促使再结晶晶粒定向长大对饼形晶粒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热力学及动力学计算表明退火过程中MnS没有析出,其对组织织构演变影响极小.

关键词: CSP , 稀土低碳钢 , 冷轧板 , 组织 , 织构 , 第二相析出

V-Ti微合金钢的轧后冷却相变及第二相析出行为

黄杰 , 徐洲

上海金属 doi:10.3969/j.issn.1001-7208.2005.01.004

通过采用Gleeble3800进行热模拟试验,研究了V-Ti微合金钢热变形奥氏体的轧后冷却相变行为.并且利用电解浸蚀和碳萃取复型法获取第二相析出物,从而对轧后冷却相变中的第二相析出行为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不同冷却速度对第二相析出的影响.

关键词: V-Ti微合金钢 , 轧后冷却 , 相变 , 第二相析出

Nb-Ti复合高强钢的强化机理研究

刘昌明 , 吴立新 , 郑华 , 郑琳

钢铁研究

通过EBSD和TEM等手段对0.08C-1.60Mn-0.12Ti-0.04Nb高强钢的强化机理进行研究,发现其组织是细小的中温铁索体加少量M/A岛加少量先共析铁素体,其平均等效晶粒大小只有3.61μm2,在铁素体基体上存在纳米级的(Ti、Nb)(C、N)的第二相析出,只是钢板中部与1/4厚度相比,尺度略小,数量略多.

关键词: Nb-Ti , 高强钢 , 第二相析出 , 强化机理

CSP工艺生产的低碳钢中纳米尺寸硫化物

霍向东 , 柳得橹 , 王元立 , 柏明卓 , 康永林

钢铁

用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能谱分析等技术对薄板坯连铸连轧CSP工艺生产的低碳钢进行了系统研究,在钢中发现了大量尺寸在30~200 nm范围的纳米级硫化物.在实验研究基础上对硫化物在CSP工艺加速冷却条件下的析出行为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低碳钢中纳米尺寸硫化物的固态析出机制.结果表明:降低钢中的碳含量、控制硫含量、加快铸坯的凝固速度和冷却速度,控制硫化物在奥氏体相区析出等是影响纳米尺寸硫化物形成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薄板坯连铸连轧 , 低碳钢 , 硫化物 , 第二相析出

微合金化钢连铸坯角部横裂纹形成机制

王明林 , 杨春政 , 陶红标 , 张慧 , 刘建华 , 吴夜明

钢铁

为研究微合金钢连铸坯角部横裂纹缺陷形成机制问题,从理论上研究了连铸过程第二相粒子的析出行为,并在板坯连铸生产中进行“卧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X65管线钢中碳氮化钛、碳氮化铌、氮化铝的开始析出温度分别为1508、1123、1165℃,析出峰值温度分别为1360、870和840℃;“卧坯”试验发现结晶器内及垂直段无裂纹,在距弯月面3270mm处,即对应于弯曲开始后710mm开始出现多处外弧横裂纹,而弧形段内无内弧裂纹,在弯曲段铸坯角部温度处于钢的第Ⅲ脆性区,同时外弧受拉应力,这是造成外弧角横裂产生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板坯 , 角横裂 , 第二相析出 , 高温延展性

微量Ta和Zr对Fe-Cr-Al系不锈钢高温组织稳定性的影响

张军政 , 温冬辉 , 姜贝贝 , 张瑞谦 , 王清 , 董闯

材料研究学报 doi:10.11901/1005.3093.2016.695

用团簇成分式方法对Fe-Cr-A1-Mo-Nb合金进行成分解析,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Fe-Cr-A1三元基础成分式Fe75A19.375Cr15.625(at.%),进而添加Mo、Nb、Ta和Zr元素替代部分Cr元素.采用真空电弧熔炼制备设计的母合金锭,然后进行1200℃/2 h固溶处理,进而在800℃进行多道次热轧成板,再进行800℃/24 h时效处理,最后在不同温度进行高温固溶处理,研究了微量元素添加对合金高温组织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800℃/24 h时效的Mo/Nb/Ta/Zr合金化样品,第二相(Laves相)粒子均弥散分布于铁素体基体中.1000℃/1 h再固溶处理,使系列合金中的第二相粒子发生回溶,至1200℃/1 h固溶后只含有Mo/Nb的合金中的第二相粒子已全部溶入到基体中,而在Ta和Zr微合金化的样品中仍有第二相粒子存在于基体的晶界处,有效抑制了基体晶粒在高温下异常长大,从而提高基体的组织稳定性和合金在高温下的力学性能.

关键词: 金属材料 , Fe-Cr-Al-Mo-Nb/Ta/Zr合金 , 铁素体不锈钢 , 合金化 , 组织稳定性 , 第二相析出

La0.2Ba0.8(Co0.2Fe0.8)1-xZrxO3-δ透氧膜材料的微结构与氧分离性能研究

樊传刚 , 刘卫 , 江国顺 , 宋春林 , 陈初升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24X.2004.01.020

采用固相法制备了La0.2Ba0.8(Co0.2Fe0.8)1-xZrxO3-δ(x=0、0.05、0.1、0.15)片状陶瓷膜,用稳态法测试了不同成分制备样品的透氧性能,并利用XRD和SEM手段分析研究了样品的相结构和晶粒形貌及它们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固相法较难合成x=0的纯钙钛矿相,可用改进的Pechini法合成,另B位Zr的替代有利于去除材料中非钙钛矿杂相;x=0.1的样品中有少量BaZrO3析出,并导致晶粒细化(1~2μm),而这种微结构状态稳定且不受高温长时间退火和氧分压梯度的影响.晶粒细化样品的力学性能和氧渗透性能均有较大提高,x=0.1的样品较x=0样品的氧渗透性能提高了一个数量级,在1010℃,样品厚1.2mm时体系的透氧率达到4.6×10-7mol.cm-2.s-1.

关键词: 钙钛矿 , 透氧膜 , 固溶体 , 第二相析出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末页
  • 共2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