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7)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钛表面自组装牛血清白蛋白以控制血小板粘附行为的研究

陈诚 , 陈俊英 , 李全利 , 黄楠

功能材料

将牛血清白蛋白通过自组装方法组装到钛表面,以改善其血液相容性.首先,用氢氧化钠活化钛,得到有活性羟基且带负电荷的多孔表面,然后浸入带正电荷的聚赖氨酸溶液,最后浸入带负电荷的牛血清白蛋白溶液.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自组装前后表面形貌变化,通过傅立叶红外漫反射(FTIR)检测各步处理层表面基团变化,通过视频接触角观察各步处理后钛表面接触角变化,通过体外血小板粘附实验评价自组装前后表面血液相容性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牛血清白蛋白组装到钛表面后,血小板的粘附行为得到有效控制,钛表面的血液相容性显著改善.

关键词: , 自组装 , 牛血清白蛋白 , 血小板 , 血液相容性

TiO2薄膜表面构建催化活性层改善抗血小板黏附性能

张利萍 , 翁亚军 , 周玉娟 , 黄楠 , 陈俊英 , 李遂焰

功能材料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是心血管系统的信号分子,具有抗凝血抗增生多种生物学功能.在TiO2薄膜表面固定生物分子胱胺、硒代胱胺,构建催化活性层,催化供体释放NO,从而使改性后的材料表面具有抗凝效应.构建分为两个步骤,首先通过膦酸单分子层自组装固定十二烷基膦酸,再借助光化学方法在材料表面固定4-叠氮基苯甲酸分子使表面羧基官能团化;随后,用EDC/NHS/MES体系活化表面羧基,进而固定胱胺、硒代胱胺.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与X光电子能谱(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结果显示各分子均在TiO2 薄膜表面成功固定.体外催化实验结果证实了催化活性层的催化活性.该改性层可原位催化内源性一氧化氮供体释放出NO,改善材料表面抗血小板粘附性能,其在体外血小板黏附实验中得到证实.改善了TiO2薄膜的生物相容性,为无机材料的生物活化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关键词: TiO2 , 薄膜 , 光化学 , 催化活性 , 一氧化氮 , 血小板

聚氨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对血小板黏附的抑制作用

袁琳 , 马悠琴 , 周峰 , 陈红

材料导报

通过原位聚合的方法将官能化碳纳米管引入聚氨酯中制备了聚氨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PU/MWNTs),并对其物理学性能和生物学功能进行了研究.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和拉伸性能测试对材料的基本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血小板黏附实验评价了复合材料的生物学性能.结果表明,PU/MWNTs材料的玻璃化温度升高、力学性能得到了提高,碳纳米管(CNTs)的加入使复合材料显示出与聚氨酯基体材料不同的血小板吸附行为,尽管MWNTs的增加明显促进了纤维蛋白原的吸附,但PU/MWNTs表现出对血小板黏附和活化有抑制作用.

关键词: 碳纳米管 , 聚氨酯 , 蛋白吸附 , 血小板

磁控溅射制备TiO2薄膜对医用NiTi合金弹簧圈的表面改性

蒋小松 , 陈俊英 , 黄楠

功能材料

采用非平衡磁控溅射法制备了3种TiO2薄膜,对医用NiTi合金弹簧圈进行了表面改性处理.运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原子力显微镜(AF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系统研究了薄膜的表面结构、成分、微观形貌等,同时对薄膜的接触角进行了测试.通过血小板粘附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种植试验研究和评价了薄膜的血栓形成能力和内皮化性能.结果表明,医用NiTi合金弹簧圈表面镀一定结构和性质的TiO2薄膜后,其血栓形成能力和内皮化性能得到明显提高.

关键词: 非平衡磁控溅射 , TiO2薄膜 , 血小板 , 内皮细胞

APTE修饰钛氧膜并固定Ⅰ型胶原对其凝血性能的影响

蒋小松 , 陈俊英 , 黄楠

功能材料

在用磁控溅射合成具有一定特性的TiO2薄膜的基础上,研究了一种表面生物化学方法对其生物学性质的改善.先利用NaOH溶液活化TiO2薄膜表面,,使其产生羟基基团,再通过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偶联固定I型胶原.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每步处理后的材料表面进行分析和测试.通过血小板粘附试验评价薄膜材料的血栓形成能力.研究结果显示:通过表面活化后涂覆APTE并固定Ⅰ型胶原修饰后的TiO2薄膜表面,其血栓形成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关键词: TiO2薄膜 , APTE , Ⅰ型胶原 , 血小板

毛细血管内原位血栓形成的MPS模拟

荣少山 , 陈斌

工程热物理学报

血小板在原位血栓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将血液离散为具有血浆和血小板特性的粒子,根据原位血栓的生理形成过程提出了壁面吸附的血小板与被吸附的血小板间的吸附作用力模型,使用移动粒子半隐式方法(MPS)模拟了毛细血管受损壁面处血小板聚集形成原位血栓的过程.模拟结果再现了管壁面受损处原位血栓的形成过程,结果显示原位血栓形成过程较快,且血栓一旦形成后血小板数目不再增长.对血小板的速度场进行分析,发现血小板凝聚时经历了对已凝聚血小板粒子的冲击、稳定,最后可能脱落的过程.和水平受损壁面处相比,弯曲受损壁面处原位血栓形成较慢.

关键词: MPS , 血小板 , 原位血栓 , 毛细血管

聚氨酯/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抗凝血性能

许海燕 , 孔桦 , 杨子彬

材料研究学报 doi:10.3321/j.issn:1005-3093.2003.02.003

分别采用溶液共混和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出聚氨酯/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研究了碳纳米纤维对聚氨酯的热行为和表面微观化学组成的影响,并观察和测定了血小板在复合材料表面的粘附以及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纤维蛋白原浓度的变化,分析了碳纳米纤维对聚氨酯血液相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碳纳米纤维后,聚氨酯复合材料的表面氧含量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玻璃化转变温度及熔融温度都发生了改变;血小板在复合材料表面的粘附受到明显的抑制;经血泵循环4 h后,在与聚氨酯复合材料表面接触的血液中,血红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浓度的变化相对减小;复合材料的血液相容性提高.

关键词: 复合材料 , 聚氨酯/碳纳米纤维 , 共混 , 血液相容性 , 血小板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