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6)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电工硅钢不同连铸坯的非金属夹杂物数量研究

李镇 , 张波 , 孙群 , 刘承军 , 姜茂发

材料与冶金学报 doi:10.14186/j.cnki.1671-6620.2015.01.008

以国内某钢厂电工硅钢为研究对象,通过工业试验及取样分析,系统研究了铝脱氧工艺条件下电工硅钢连铸中间包钢液和铸坯中夹杂物数量和面积分率的变化规律.在本实验条件下,得到以下结论:正常浇注条件下,铝脱氧电工硅钢连铸坯中非金属夹杂物平均数量和面积分率分别为25.9个/mm2和0.003 1%;在开浇初期、换包及浇注末期,连铸中间包内钢液中的非金属夹杂物数量和面积分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在非稳态浇注时期的中间包流场有待于进一步优化控制;电工硅钢连铸坯的合理切头长度为6 m.

关键词: 电工硅钢 , 非金属夹杂物 , 铝脱氧 , 连铸

超低氧冶炼过程镁铝尖晶石形成的热力学分析与控制

杨俊 , 王新华

钢铁

对超低氧试验钢精炼过程中镁铝尖晶石的形成机制和生成热力学计算分析表明:1873K时,MgO-A12O3二元系夹杂物中MgO的质量分数超过17%时就能生成镁铝尖晶石;采用高碱度、硼((CaO))/ω((A12O3))≈1、强还原性精炼顶渣对铝终脱氧钢液进行LF精炼时,在LF精炼中前期就实现A120。向MgO·A12O3尖晶石的转变;钢液中的镁则是实现A12O3向MgO·A12O3尖晶石转变的中介和桥梁。而钢中镁含量是由酸溶铝控制的。因此,保持钢液中足够的铝含量是镁铝尖晶石生成的前提。生产过程中,当钢液的ω([A1])达到0.03%时,ω([Mg])只需要1.32×10^-7。以上就能生成MgO·Al2O3尖晶石。

关键词: 超低氧 , 铝脱氧 , 镁铝尖晶石 , 铝镁氧

关于1873K下铁液中铝脱氧平衡热力学的讨论

刘达 , 雷洪 , 王天龙 , 张红伟

材料与冶金学报 doi:10.14186/j.cnki.1671-6620.2015.02.005

基于前人的实验结果和已有的热力学数据,通过热力学计算分析了Fe-Al-O三元系的反应产物、反应平衡常数,以及活度系数对铝脱氧化学平衡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炼钢过程中,Fe-Al-O三元系的反应产物为Al2O3;当w[Al]<0.1%时,已有的热力学数据给出的铝脱氧平衡反应曲线呈现出相似的规律(钢中w[O]随着w[Al]的增加而减少);如果采用日本学术振兴会给出的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并忽略二阶相互作用系数,在w[Al]接近3.5%时会给出错误解;铝脱氧的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和相互作用系数采取Itoh的建议值,则可给出合理的结果;铝脱氧平衡曲线“上翘”的原因是一阶活度系数影响的结果,二阶相互作用系数仅减小铝氧平衡曲线“上翘”的程度.

关键词: 铝脱氧 , 脱氧热力学 , 相互作用系数 , Fe-Al-O三元系 , 活度

超低氧精炼时钙处理对氧化物夹杂的影响

杨俊 , 杜江 , 陈波涛 , 吴俊雄

钢铁 doi:10.13228/j.boyuan.issn0449-749x.20140003

研究了采用LF精炼顶渣控制技术对钢液进行超低氧冶炼时,钙处理对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影响。试验在转炉出钢时采用铝终脱氧,LF精炼过程采用强脱氧、高碱度、强还原性精炼顶渣对钢液进行超低氧冶炼,比较了钙处理和不钙处理的钢液中非金属夹杂物转变的情况。结果表明,采用精炼顶渣控制技术冶炼超低氧钢时,钢液不需要进行钙处理就能实现铝脱氧产物Al2O3→MgO·Al2O3尖晶石→CaO-MgO-Al2O3类复合夹杂物的转变,得到炼钢温度下呈液态的复合氧化物夹杂,这些液态的夹杂物容易通过碰撞长大上浮去除,得到高洁净度的钢液,且残留在钢液的氧化物夹杂为较低熔点的复合氧化物,在浇注过程中不会产生水口结瘤。

关键词: 超低氧 , 铝脱氧 , 氧化物夹杂 , 钙处理 , 三元相图

Al与Re脱氧对取向硅钢铸态组织的影响

姚春发 , 王建华 , 王慧敏 , 邢长军 , 王长军 , 李光瀛

上海金属 doi:10.3969/j.issn.1001-7208.2012.03.003

在真空冶炼过程中,分别采用铝和稀土两种元素对取向硅钢进行脱氧,并对两种脱氧剂所冶炼的试验钢的铸态组织与夹杂物的类型、尺寸、形貌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铝脱氧剂相比,稀土元素作为脱氧剂所冶炼的取向硅钢,其铸坯的宏观缺陷更少,夹杂物多为变质的硫化锰及少量的稀土铝酸盐,使得取向硅钢铸态组织和性能得到改善.

关键词: 取向硅钢 , 铝脱氧 , 稀土脱氧 , 铸态组织

改善工程机械用型钢冲击韧性的实践

赵新华 , 袁鹏举 , 宋玉卿 , 纪进立 , 方金林 , 孙晓庆

钢铁研究

为解决高强度高韧性工程机械用型钢质量波动的问题,研究了钢种成分、夹杂物、魏氏组织等对低温冲击韧性的影响.采取适当降低锰和钒含量、使用铝脱氧及整体塞棒包全保护浇铸等措施,并对铸坯加热制度等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产品性能及稳定性显著提高,一次检验合格率100%,屈服强度平均461MPa,抗拉强度平均602MPa,断后伸长率平均22%,-5℃冲击值平均61J,金相组织中魏氏组织基本消除,晶粒度7.5~8.0级.

关键词: 魏氏组织 , 冲击韧性 , 铝脱氧 , 加热制度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