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6)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喷淋高度对氨喷雾相变冷却特性的影响

孙少鹏 , 王宏 , 朱恂 , 汪舒平 , 余勇胜 , 廖强 , 石泳

工程热物理学报

喷雾相变冷却具有高热流密度的换热能力,本文通过建立喷雾相变冷却实验系统,以液氨为工质,使用单喷嘴,对冷却面为2.5 cm×1.2 cm的热沉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以氨为工质的喷雾相变冷却具有较高的换热能力;在热流密度达到400 W/cm2时,热沉表面的温度在15℃以下;在实验工况不变时,随喷嘴喷淋高度的降低,临界热流密度值(CHF)增大,最大换热系数可达95000 W/(m2·K).

关键词: 喷雾冷却 , 液氨 , 喷雾高度 , 表面温度 , 高热流密度

光滑表面与切槽表面喷雾冷却的实验研究

李佳 , 张震 , 姜培学 , 雷树业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通过改变喷雾的流量(压力)、喷射高度和喷射倾斜角对平板和切槽表面喷雾冷却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用的强化表面是将表面切割出0.2 mm高、O.2 mm宽的方形翅块.实验结果表明:流量、喷射高度均存在最优值,大的喷射倾角会削弱冷却性能;对比同样条件下的平板表面,切槽表面显著强化了喷雾冷却的性能,对流换热系数提高约30%.

关键词: 喷雾冷却 , 高热流密度 , 切槽表面 , 临界热流密度

方柱微结构表面射流-流动沸腾强化换热

张永海 , 魏进家 , 郭栋

工程热物理学报

采用长×宽×厚为10 mm×10 mm×0.5 mm的硅片来模拟实际芯片散热,通过干腐蚀技术在其表面加工出宽×高分别为50μm×60μm,50μm×120μm的方柱微结构,实验研究了方柱微结构在射流冲击下的流动沸腾换热性能。过冷度为25℃和35℃,横流速度V_c为0.5,1.0,1.5 m/s,喷射速度V_j为0~2 m/s,冷却工质为FC-72。实验结果和同工况下的光滑表面作了对比。结果表明,方柱微结构由于换热面积的增加从而表现出优于光滑表面的强化换热性能,增加过冷度和提高V_c以及V_j都提高了芯片在高热流密度下的换热性能,但随着V_c的增加,射流冲击的强化作用减弱,低流动高喷射的强化效果最为明显。方柱肋片效率随着热流密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着V_c(V_j)增加,方柱肋片效率也逐渐下降,但降幅随着V_c的增加而减小。

关键词: 强化换热 , 高热流密度 , 射流冲击 , 方柱微结构 , 肋片效率

高热流密度均温板的传热特性实验研究

莫冬传 , 吕树申 , 金积德

工程热物理学报

针对目前严峻的电子组件散热形势,制造了高热流密度传热组件-均温板,并对其传热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该均温板可承受非常高的热流密度.当加热功率达到170W时,热流密度超过了40W/cm2,均温板的上底面最高温度不超过85℃,从而表现出良好的均温和散热特性.热阻随加热功率的增大而减小,并逐渐趋于平缓.

关键词: 高热流密度 , 均温板 , 传热 , 实验研究

相变蓄冷换热器的优化设计

莫冬传 , 吕树申 , 何振辉

工程热物理学报

针对某间歇剧烈放热的设备,设计了一套某带相变蓄冷换热器的泵驱两相环路热控系统,并对相变蓄冷换热器进行优化设计.经过比较,拟采用石蜡与膨胀石墨的混合物为相变材料(PCM),在大大提高材料热导率时,又可保持较大的相变潜热.为了提高换热效率,应尽量避免PCM的融化距离过深,同时应优先减小外管壁与PCM间的接触热阻.相变蓄冷换热器的最优管间距与蓄冷时间、冷凝传热系数和接触表面传热系数等因素密切相关,本相变蓄冷器的最优管间距选为30 mm.通过动态模拟,可以得到相变蓄热换热器内不同时间的温度分布,确认所设计的相变蓄冷换热器可以满足要求,并为储液器的设计提供了相变蓄热换热器内不同时间的空泡率.

关键词: 换热器 , 相变材料 , 高热流密度

以R21为工质开式系统喷雾冷却实验研究

彭灿 , 徐向华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采用准稳态法对以R21为工质的开式系统喷雾冷却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在一个大气压和室温条件下进行,并与去离子水的喷雾冷却性能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热流密度在2.87× 105~7.99×105 W/m2范围内,并且热流密度相同的工况下,工质为R21的热沉表面温度明显低于去离子水;喷雾流量在10.7~17.7 L/h范围内,热流密度和换热系数随着喷雾流量的增加而增大;喷雾高度在6~15 mm范围内,热流密度和换热系数随着喷雾高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

关键词: 喷雾冷却 , 强化换热 , 高热流密度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