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焉服
,
熊守美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研究了铸造压力、料柄厚度、低速速度和高速速度对ADC12Z压铸件孔洞和抗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铸造压力和料柄厚度对密度、孔洞面积分数、孔洞平均尺寸及抗拉强度的影响较低速速度和高速速度显著.随着铸造压力和料柄厚度增大,压铸件孔洞面积分数和孔洞平均尺寸减小,密度和抗拉强度增大.
关键词:
压铸工艺参数
,
孔洞
,
ADC12Z合金
郭志鹏
,
熊守美
,
曹尚铉
,
崔正吉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7.01.020
通过采集高压铸造过程中铸型内部温度的变化曲线,采用热传导反算法,求解了以铝合金ADC12Z为铸件材料的铸件-铸型界面换热系数,分析了该界面换热系数随铸件厚度的变化规律.计算及分析结果表明:在压铸过程中,铸件-铸型界面换热系数迅速升至最大值,随后下降,凝固结束后趋于稳定.铸件厚度增大不仅提高了换热系数,而且对换热系数的变化趋势也有很大影响.同时,不同厚度的铸件,其固相率和冷却速率的变化规律也有较大区别.
关键词:
铝合金ADC12Z
,
高压铸造
,
界面换热系数
宛萍芳
,
王宏伟
,
陈拯
,
于磊
,
于金鑫
,
陈培磊
腐蚀与防护
ADC12铝合金的中性盐雾试验表明,基体中Cu元素的含量升高,会较早引起基体表面产生黄斑腐蚀,表面进行机械处理会延迟其产生黄斑腐蚀的时间.
关键词:
ADC12铝合金
,
黄斑腐蚀
,
腐蚀产物形态
闫洪
,
李正华
,
黄昕
稀土
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EDS能谱仪等手段,研究了镧对ADC12铝合金固溶时效显微组织、固溶温度条件对ADC12稀土铝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镧后,固溶时效组织中粗大的块状多边形初晶硅消失;针状的共晶硅形貌得到改善,由长针状变为短棒状,并且得到不同程度的细化和球化,且弥散分布;同时加入镧后有害化合物形态得到改善,且固溶温度越高,有害金属间化合物溶解越多,晶粒越细小;镧质量分数为0.3%,硅相细化、球化效果较佳,过量的镧会生成大量的黑色针状金属间化合物.
关键词:
镧
,
ADC12铝合金
,
固溶处理
,
时效处理
胡钊华
,
吴国华
,
张鹏
,
刘文才
,
庞松
,
张亮
,
丁文江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
doi:10.1016/S1003-6326(16)64084-0
采用差式扫描热量法、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研究机械滚筒流变处理下ADC12铝合金的初生相演变.半固态浆料分析表明:合金的固相率随着滚筒转速的提高从0.38增加到0.43,但圆整度从0.45降低到0.38.随着浇注温度从620℃降到580℃,合金固相率和初生相平均颗粒尺寸随着浇注温度的下降而增加,初生相形貌由近球形转变为玫瑰形.在流变压铸条件下,合金中初生相α(Al)颗粒形貌圆整、颗粒细小并分布均匀.在595和605℃之间进行流变压铸可以获得最佳的显微组织.晶粒控制生长理论是ADC12铝合金实现流变处理的理论依据,半固态浆料在压铸成型中服从Mullins-Sekerka准则.
关键词:
ADC12铝合金
,
初生相
,
流变处理
,
近共晶铝合金
胡钊华
,
彭翔
,
吴国华
,
程大强
,
刘文才
,
张亮
,
丁文江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
doi:10.1016/S1003-6326(16)64439-4
通过光学显微镜、X 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等表征手段,研究流变加工的 ADC12合金的显微组织演变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流变铸造和流变压铸下初生铝树枝晶得到破碎,其平均颗粒尺寸、固相率随浇注温度降低而提高。流变加工有效地提高合金的力学性能。流变铸造条件下,合金抗拉强度随着浇注温度降低而提高,在580到600°C 之间浇注可以获得较高的力学性能。流变压铸条件下,595°C 浇注可以获得最佳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流变加工对 ADC12合金力学性能的提高主要在于实现致密度的提高和初生铝的圆整化。流变铸造和流变压铸工艺下初生铝平均颗粒尺寸与屈服强度可以通过 Hall?Petch 公式描述。
关键词:
铝合金
,
铸造
,
流变加工
,
流变铸造
,
流变压铸
,
力学性能
饶远生
,
闫洪
,
胡志
,
单萍
,
黄碧浩
材料导报
采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及能谱仪等手段研究了1.0%(质量分数)的Sm变质对ADC12铝合金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1.0%的Sm能使合金中α-Al相和共晶硅相均得到明显细化,α-Al相二次枝晶间距由51 μm减小到15 μm,平均晶胞尺寸由90 μm减小到40 μm;共晶硅由粗大的针状变为尺寸较小的短棒状或圆球状,圆整度得到提高;变质后的合金中生成了高熔点Al11Sm3金属间化合物.
关键词:
Sm
,
ADC12铝合金
,
细化
,
变质
,
显微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