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忠武
,
李中奎
,
张清
,
殷涛
,
张廷杰
宇航材料工艺
doi:10.3969/j.issn.1007-2330.2006.04.010
主要讨论了钼-铌合金原料品质,包括烧结条的制备、原料的化学成分、原料棒的尺寸规格等对单晶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真空烧结钼-铌合金烧结条由于C、O等杂质含量过高,在20 kW电子束悬浮区域熔炼炉上区域熔炼时未能直接生长制备出单晶,但其经过两次电子束熔炼获得的Ф(12~17)mm原料棒C元素质量分数降为6.3×10-3%、O元素质量分数降低了近2个数量级,仅为1.4×10-3%,能稳定地生长制备出Ф31 mm×735 mm的大尺寸钼-铌合金单晶,而直径超过Ф18 mm或小于Ф11 mm原料棒在区域熔炼时未能获得钼-铌合金单晶.
关键词:
钼-铌合金单晶
,
原料
,
烧结条
,
化学成分
,
尺寸规格
高雪云
,
刘俊友
,
刘杰
,
田景玉
腐蚀学报(英文)
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白云鄂博矿烧结用失效高铬铸铁篦条的表面氧化膜形貌, 进行成分能谱分析(EDS), 测定氧化膜中氟含量, 结合X射线衍射(XRD)对氧化膜进行物相分析, 分析含氟烧结料用高铬铸铁篦条的失效机理. 结果表明, 在高温运行中, 烧结料的F、S、Na、K等使篦条基材产生腐蚀, 篦条腐蚀膜中结构疏松的Na2SO4、K2SO4、FeF3和低熔点Ni·NiS共晶使其表面不能形成致密连续的腐蚀膜, 从而造成失效.
关键词:
白云鄂博矿
,
sintering material
,
grate
,
failure
高雪云
,
刘俊友
,
刘杰
,
田景玉
腐蚀学报(英文)
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白云鄂博矿烧结用失效高铬铸铁篦条的表面氧化膜形貌,进行成分能谱分析(EDS),测定氧化膜中氟含量,结合X射线衍射(XRD)对氧化膜进行物相分析,分析含氟烧结料用高铬铸铁篦条的失效机理.结果表明,在高温运行中,烧结料的F、S、Na、K等使篦条基材产生腐蚀,篦条腐蚀膜中结构疏松的Na2SO4、K2SO4、FeF3和低熔点Ni·NiS共晶使其表面不能形成致密连续的腐蚀膜,从而造成失效.
关键词:
白云鄂博矿
,
烧结
,
篦条
,
失效
蔡建明
,
张旺峰
,
李臻熙
,
马济民
,
曹春晓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05.01.004
对TC11钛合金叶片上发现的亮条和暗条的性质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减少或消除亮条和暗条的解决措施.结果表明,亮条一般为富钛偏析或富铝偏析;暗条一般为叶片锻造时形成的应变线,也有情况下为富β稳定化元素偏析.叶片上的偏析性质的亮条和暗条一般与钛合金铸锭熔炼过程有关,为了消除或减少偏析,应加强配料选择、电极制备、合金熔炼等工艺的控制,并注重各工序间的质量检验.叶片上属于锻造应变线的暗条可通过调整叶片锻造和热处理工艺参数来减轻或消除.
关键词:
TC11钛合金
,
叶片
,
亮条和暗条
,
偏析
张金
机械工程材料
铁路用的一种ω形弹条在疲劳试验过程中当载荷循环约300万次时发生断裂,通过化学成分分析、硬度测试、显微组织和断口形貌观察等方法,分析了弹条的断裂原因.结果表明:ω形弹条在疲劳试验过程中因弹条尾部跟端支点处承受的交变载荷相对较大,容易产生较大的应力集中,且该处存在腐蚀坑缺陷,从而促进了疲劳裂纹的萌生和发展,最终导致弹条疲劳断裂失效.
关键词:
铁路
,
ω形弹条
,
疲劳断裂
,
腐蚀坑
孟佳
,
顾国荣
,
金喆民
,
徐荣雷
,
秦兴祖
表面技术
doi:10.16490/j.cnki.issn.1001-3660.2017.04.020
目的 分析汽车内铝饰条手感漆脱落、白印和边缘腐蚀等典型外观缺陷产生的原因,从而避免此类问题的产生.方法 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对漆层、金属基体以及涂层和金属基体之间的间隙进行观察和测量,通过对生产工艺过程进行模拟,研究不同工艺参数对涂层外观及性能的影响.结果 清漆160℃下烘烤30 min,手感漆的附着力良好,烘烤时间为60 min,手感漆容易脱落.通过对铝饰条生产工艺过程的模拟,发现静置时间分别为2 h、2 d,在热水擦拭和温度交变的情况下,铝饰条会产生与问题零件形态一致的白色印记,并且该印记烘烤(70℃/5 min)后消失.发生腐蚀的问题零件,铝饰条和镀铬饰条之间存在的间隙为135μm,边缘粗糙,拉丝深度为7.4μm,并且清漆和铝基体之间的间隙较大;未发生腐蚀的合格零件,铝饰条和镀铬饰条之间存在的间隙为17μm,边缘光滑,拉丝深度为2.2μm,并且清漆和铝基体之间的间隙较小.结论 清漆烘烤时间过长,会导致手感漆在清漆上的附着力变差.铝饰条上的白色印记可能是由静置时间过短、存在热水擦拭和温度交变的情况下综合所致.铝饰条和镀铬饰条之间存在较大的间隙,铝饰条切边粗糙,拉丝深度较深,这会导致车门内铝饰条发生边缘腐蚀.
关键词:
铝饰条
,
拉丝
,
外观缺陷
,
手感漆脱落
,
白印
,
边缘腐蚀
万庆峰
,
王德志
,
田苗
,
赵兵
,
陈林
材料科学与工艺
通过金相显微分析、扫描电镜观察、电子探针分析、密度测试、TEM观察和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掺杂与钽条和钽丝组织和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掺杂量的增加,钽条晶粒变细,且掺B比掺A细化晶粒的效果更加明显,但随着掺B量的增加烧结变得不充分,钽条密度偏低;随着掺杂量的增加,钽丝的再结晶温度升高,组织晶粒细化,其中掺B比掺A细化效果更加明显;随着掺杂量的增加钽丝室温抗拉强度增加,伸长率则随着掺A量的增加而降低,随着掺B量的增加而升高,且掺B较掺A强化效果明显,B的加入还起到了细晶韧化效果.
关键词:
钽丝
,
钽条
,
掺杂
,
组织
,
性能
刘格林
,
金家瑞
,
刘文波
,
王付民
,
张维滨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7.08.007
采矿方法的技术经济指标主要取决于回采工艺,回采工艺是采矿方法的核心技术.文中介绍了针对复杂难采矿体所进行的分条回采工艺试验研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分条回采分层崩落采矿方法提高了矿块生产能力,降低了损失、贫化,取得了理想的试验效果,给矿山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
分层崩落采矿法
,
分条回采
,
云南镇沅
郑传波
,
屈浩洋
,
程文华
,
邢少华
,
王巍
腐蚀与防护
doi:10.11973/fsyfh-201608016
某汽车用铅酸蓄电池的汇流条发生失效现象,在连接电池正极的部位出现暗黄色物质,而且在圆孔周围有融化、变形的现象.通过爬酸试验模拟汇流条失效过程;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截面形貌;利用扫描电镜(SEM)、能谱(EDS)、X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等方法观察分析了黄色物质.结果表明:黄色物质主要为PbO和PbSO4,汇流条正极融化、变形现象是由充放电过程产生的热量造成的.为预防安全隐患,充电电流不能过大,充电时间不能过长.
关键词:
铅酸蓄电池
,
汇流条
,
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