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细毛
,
谢光宗
,
张广平
材料研究学报
doi:10.3321/j.issn:1005-3093.2008.02.022
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X20CrMoV12.1耐热钢在545℃长期运行后的微观组织结构变化,研究了不同运行时间后材料的缺口疲劳强度和硬度.结果表明:经过高温长期运行后,X20CrMoV12.1钢的组织明显退化,其显微组织由原来的马氏体板条结构和弥散分布的细小碳化物逐步转变为亚晶粒和分布在晶界上的粗化球形碳化物组织;随着在高温下运行时间的增加,耐热钢的显微硬度和疲劳强度逐渐降低.其原因是基体中固溶体主要合金元素Cr,Mo,V发生贫化,固溶强化效果降低,沿晶界分布的粗化球形碳化物弱化了材料晶界强度,从而导致X20CrMoV12.1耐热钢高温服役寿命下降.
关键词:
金属材料
,
耐热钢
,
微观组织
,
缺口疲劳强度
袁永壮
,
谷曼
材料热处理学报
研究了缺口零件的疲劳行为,表明缺口的几何尺寸对零件疲劳强度有明显的影响.从钝缺口样品的研究得到了几何尺寸的影响是通过改变缺口处的应力梯度来实现的,其值可以用线弹性断裂力学进行估算.缺口尺寸对疲劳强度的影响能用几何尺寸因素进行解释,而当缺口逐渐变得尖锐时,在某一个极限范围内塑性区域应变开始对裂纹萌生起重要作用,这时的疲劳强度比用几何尺寸影响来预测的值要低.这种情况下的缺口样品疲劳强度该方法不再适用,则需用其它方法进行估算.
关键词:
疲劳强度
,
缺口
,
几何尺寸影响
胡兆辉
,
刘松锋
,
梅林波
,
方旭
,
叶笃毅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doi:10.14136/j.cnki.issn 1673-2812.2017.02.014
采用成组法和升降法开展了室温某17-4PH末级长叶片叶根纵、横方向光滑与缺口试样的疲劳试验,获得了两个方向上材料的S-N曲线,并对典型疲劳断裂试样进行了断口宏微观形貌观察.结果表明:叶片叶根纵、横方向的疲劳强度基本一致,在长寿命区,纵向疲劳强度略高于横向;光滑试样的疲劳断裂主要呈现单裂纹源特征,而缺口试样呈现多裂纹源汇聚的断裂形貌.结合试样缺口根部的弹塑性应变分析,进一步讨论了叶片叶根纵、横方向的疲劳缺口效应.
关键词:
17-4PH不锈钢
,
S-N曲线
,
疲劳缺口系数
,
断口
冯先锋
,
叶序斌
,
叶笃毅
,
刘建中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采用预腐蚀2024-T351铝合金光滑和缺口试样,在潮湿空气环境下开展了两种应力比(R=-1和0.06)下的腐蚀疲劳试验,获得了相应的S-N曲线.通过光滑与缺口试样的疲劳强度比较,研究了潮湿空气环境下材料的缺口疲劳效应,并进一步获得了不同应力比下疲劳缺口因子(Kf)与疲劳寿命(Nf)之间的实验关系式.结合实测Kf值,对目前工程中的代表性缺口疲劳因子近似估算公式(Neuber公式、Peterson公式、Heywood公式)在腐蚀环境与一定平均应力下的适用性进行了初步检验.
关键词:
腐蚀疲劳
,
Kf
,
潮湿空气
,
Neuber
,
铝合金
吴细毛
,
谢光宗
,
张广平
材料研究学报
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X20CrMoV12.1
耐热钢在545℃长期运行后的微观组织结构变化,
研究了不同运行时间后材料的缺口疲劳强度和硬度. 结果表明: 经过高温长期运行后,
X20CrMoV12.1钢的组织明显退化, 其显微组织由原来的马氏体板条结构和弥散分布的
细小碳化物逐步转变为亚晶粒和分布在晶界上的粗化球形碳化物组织;
随着在高温下运行时间的增加, 耐热钢的显微硬度和疲劳强度逐渐降低.
其原因是基体中固溶体主要合金元素Cr, Mo, V发生贫化, 固溶强化效果降低,
沿晶界分布的粗化球形碳化物弱化了材料晶界强度,
从而导致X20CrMoV12.1耐热钢高温服役寿命下降.
关键词:
金属材料
,
null
,
null
,
null
姚枚
,
王声平
,
李金魁
,
王仁智
,
李向斌
金属学报
本文通过对喷丸、渗氮及碳氮共渗试样疲劳行为的研究,提出了金属内部疲劳极限的概念,指出内部疲劳极限约为表面疲劳极限(一般意义上的疲劳极限)的1.35倍,并利用这个概念分析了表面强化件的疲劳强度
关键词:
喷丸
,
nitriding
,
carbonitriding
,
fatigue lim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