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988)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金属零件激光快速成型技术研究

张永忠 , 章萍芝 , 石力开 , 徐骏 , 席明哲 , 程晶

材料导报

详细介绍了金属零件激光快速成型的原理、技术特点、系统组成及国外最新研究成果.我们建成了金属零件激光快速成型的专用系统,研究了663青铜及316L不锈钢的激光快速成型工艺及零件的组织性能,成功制备出具有一定复杂外形的零件,所制零件组织致密,力学性能与铸造及锻造退火态相当,显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金属粉末 , 激光熔覆 , 快速成型 , 663青铜 , 316L不锈钢

青铜与钢的扩散连接

李卓然 , 张九海 , 冯吉才

宇航材料工艺 doi:10.3969/j.issn.1007-2330.1999.03.011

研究了QSn4-4-2.5青铜与45#钢的扩散连接,以及工艺参数对接头性能的影响,确定了青铜与钢扩散连接的最佳工艺参数:连接温度T=820℃~850℃,连接压力 P=1.0 MPa~2.0 MPa, 连接时间 t=20 min,接头抗拉强度可达180 MPa以上,并运用金相、扫描电镜对接头进行了微观分析.

关键词: 扩散连接 , 青铜 ,

青铜表面多孔管烧结的新工艺

刘阿龙 , 徐宏 , 王玉成

表面技术 doi:10.3969/j.issn.1001-3660.2004.05.028

为了降低多孔管高温烧结和长时间烧结对机体造成的有害影响,优化烧结工艺.通过筛选粉末和两段烧结法,与常规工艺相比,将青铜表面多孔管的烧结温度,降低100~200℃.新工艺获得的多孔层孔隙度高、当量孔径在30~45μm之间.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表面多孔管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用新工艺烧结的表面多孔层质量好、结合强度高.分析了新工艺降低烧结温度的机理.

关键词: 烧结型表面多孔管 , 烧结工艺 , 强化传热 , 青铜

电解法处理压载水对青铜合金腐蚀行为的影响

刘欣 , 刘光洲 , 王海涛 , 丁慧 , 于林 , 王辉

材料开发与应用

通过分析青铜合金在天然海水和处理海水中的开路电位-时间曲线、电化学阻抗谱及极化曲线,并采用扫描电镜(SEM)及X射线能谱仪(EDS)对腐蚀前后的样品进行表面微观形貌及成分分析,研究了青铜在电解处理前后的压载水中的腐蚀行为.研究结果表明,青铜合金在天然海水和处理海水中的腐蚀行为相似,青铜合金在天然海水中的耐腐蚀性能略好于在处理海水中的耐腐蚀性能.

关键词: 压载水 , 腐蚀 , 青铜合金 , 电化学 , 电解处理

青铜带坯的水平电磁连铸技术研究

回春华 , 李廷举 , 金文中 , 郭进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为了提高青铜带坯的质量,提出了在青铜带坯的水平连铸过程中施加交流电磁场的水平电磁连铸技术.使用电子探针和光学显微镜研究了在水平连铸过程中施加交流电磁场对青铜带坯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平连铸过程中施加18A的工频交流电磁场,可以使青铜带坯的晶粒组织得到明显细化、缩松和偏析得到明显减轻、青铜带坯的内在质量得到大幅改善,从而使带坯的均匀化退火时间从7 h缩短到5 h、石墨模具使用寿命从168h延长到336 h.

关键词: 青铜带坯 , 水平电磁连铸 , 交流电磁场 , 内在质量

青铜化学镀Ni-P合金工艺及镀层性能

王敏 , 刘锦云 , 李文鹏 , 陈立甲

表面技术 doi:10.16490/j.cnki.issn.1001-3660.2015.06.004

目的:在青铜基体上化学镀Ni-P合金镀层,提高青铜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方法以酸性含锌活化液活化青铜试样,在相同的条件下实施化学镀,并对镀态试样进行不同温度(250,400,500℃)下的热处理。对比基体、镀态试样和热处理试样的性能,研究热处理温度对青铜化学镀Ni-P合金层微观结构、显微硬度、耐磨性和耐腐蚀性的影响。结果青铜表面形成了Ni-P合金镀层,并且镀层无孔隙缺陷,与基体结合良好,沉积速率较快,为10.00μm/h。经热处理后,镀层的微观结构由非晶态向晶态转变,在500℃热处理的镀层显微硬度最大,耐磨性最好。镀态镀层和经250℃热处理的镀层在10%HNO3溶液和10%H2 SO4溶液(10%均为体积分数)中的耐腐蚀性明显好于青铜基体,镀态镀层在两种介质溶液中的腐蚀速率分别为0.225,0.146 mg/( cm2·d)。结论采用酸性含锌活化液活化青铜基体,可以在青铜表面制备出化学镀Ni-P合金镀层,且镀覆效果较好。这表明紫铜化学镀Ni-P合金工艺同样适用于青铜

关键词: 青铜 , 酸性含锌活化液 , 化学镀Ni-P合金 , 耐磨性 , 耐腐蚀性

土壤腐蚀过程中高青铜的形貌变化和元素迁移

汤琪 , 王菊琳 , 马菁毓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采用在含模拟土壤介质(0.010 4 mol/L Na2SO4+0.028 2 mol/LNaCl+0.016 4 mol/L NaHCO3)的土壤中埋藏铸造青铜试样的方法研究高青铜的土壤腐蚀规律:采用金相显微镜观察腐蚀前后青铜的结构变化,扫描电镜(SEM)并结合能谱(EDS)对微区成分进行分析;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检测埋藏试样周围土壤中元素含量,同时用残留因子fCu/Sn和fCu/Pb定量分析腐蚀产物中Cu、Sn和Pb的残留情况.结果表明:在该环境下高青铜腐蚀首先从α相与δ相界面开始,且α相先于δ相发生腐蚀,留下未腐蚀的岛屿状δ相;高青铜腐蚀过程中Cu优先向周围土壤中迁移,最终形成的含O、C腐蚀产物中富含Sn和Pb.

关键词: 青铜 , 土壤 , 腐蚀 , 迁移

九连墩楚墓青铜器铅焊料的耐腐蚀机理

金普军 , 秦颍 , 龚明 , 李涛 , 朱铁权 , 胡雅丽 , 王昌燧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doi:10.3969/j.issn.1005-4537.2007.03.008

用能谱、X射线衍射、X射线荧光光谱和金相等分析手段,研究九连墩楚墓出土的战国青铜文物的铅焊料的基体和锈蚀产物,发现产物致密、均匀,主要由PbCO3、Pb和SnO2组成.整个埋藏环境相对密闭,总体呈中性,HCO-3浓度较高.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减缓了铅焊料的腐蚀,使大部分青铜器完好地保存了下来.

关键词: 金属文物 , 土壤腐蚀 , 焊料 , 青铜

冷喷涂制备青铜/准晶复合涂层的微观结构及其摩擦学行为

郭学平 , 李文亚 , 廖汉林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14.04.012

利用冷喷涂技术制备青铜以及青铜/准晶复合涂层,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硬度计等分析涂层的微观组织与微观硬度,对所制备的涂层进行干摩擦实验,并依据磨痕形貌分析主要磨损机理.研究准晶颗粒作为强化相粒子对于涂层的微观结构及摩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喷涂混合粉末所制备复合涂层表现出较高的致密度与微观硬度,硬质准晶颗粒表现出相对较低的沉积效率,复合涂层相对于纯青铜涂层具有稍低的摩擦因数与较高的磨损率,颗粒磨损对复合涂层的摩擦行为起主要作用.

关键词: 冷喷涂 , 青铜 , 准晶 , 复合涂层 , 摩擦行为

湖北出土战国青铜剑表面富层的材料学特征

何康 , 李洋 , 潘春旭

材料保护

利用纳米压痕技术,对3把出土于湖北的战国青铜剑残片表面富层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并结合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等仪器对其显微组织特征、合金成分进行了系统的表征。研究分析认为:(1)3把青铜剑残片属高青铜,表面存在一层由8相和非晶化合物构成的富层;(2)其双层结构中的惰性腐蚀层的特征表明富层是在长期埋藏环境中由于发生选择性腐蚀而形成的,排除了古代工匠人为处理的可能性。纳米压痕技术为古代金属样品微米级微区的力学性能的准确测试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关键词: 纳米压痕技术 , 材料学特征 , 战国青铜 , 湖北出土 , , 选择性腐蚀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199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