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保定
,
沈行素
,
周德瑞
,
李桂芝
金属学报
利用本文作者等最近发展的量电法,进一步研究了18Cr-8 Ni型不锈钢的贫Cr区。在不同电位下测定J-t曲线并对所得溶液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贫Cr层是由贫Cr程度不等的连续区域组成的.对于在650℃敏化处理2小时的18Cr-8Ni型不锈钢说来,贫Cr层中含Cr量低于8.7%的仅128埃(Cr_(23)C_6的每一侧),低于16.1%的仅384埃,而整个贫Cr区宽度则达200埃左右。这样,利用这一方法,我们第一次定量地得出了Cr在贫Cr层中的分布图。
关键词:
龙腾江
,
徐冠群
,
杨晓生
,
沈辉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硼扩散被广泛应用于n型硅基的p-n结制结工艺,然而硼扩散难免会在硅片表面形成一层很薄的的富硼层,该层由于富集无活性硼原子会严重影响电池性能.本研究制备HF-HNO3化学腐蚀液来去除富硼层,采用该方法去除富硼层后的硅片少子寿命从26.829μs增加到69.106μs;WCT-120测得一个光照下Vα从610mv增加到了625mv,发射极饱和电流密度显著降低;去除富硼层后的方块电阻均匀性表现良好,甚至比采用传统后氧化法更具优势.虽然反射率有细微增加,但是对于镀完氮化硅减反膜后腐蚀所带来的反射率升高只有0.13%,因此,认为该方法可以成功应用到富硼层的去除中.
关键词:
N型硅
,
富硼层
,
湿法化学腐蚀
张根元
,
吴晴飞
,
覃瑞森
,
熊佳龙
材料热处理学报
采用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EPR)法测定了950℃固溶处理的304不锈钢敏化温度-时间-敏化(TTS)曲线,观察了敏化处理的晶间腐蚀组织形貌.建立了一维304奥氏体不锈钢敏化的物理模型,模拟了敏化过程中晶界区域富铬碳化物沉淀析出长大、相界面的溶质热力学、相界迁移动力学和基体中溶质Cr、Ni浓度分布.结果表明:贫铬区中的Cr浓度变化和有效贫铬区宽度两个参量能体现晶界腐蚀的程度,这与敏化处理的晶间腐蚀形貌观察一致;溶质Ni富集及扩散不仅改变贫铬区中溶质Fe、Cr浓度分布,而且改变富铬碳化物成分组成以及其长大速率.敏化处理时贫铬区中溶质碳化学势先升高后缓慢下降,溶质铬化学势变化与之相反;基于相界面迁移一致性的富铬碳化物长大基本符合Zener抛物线增长趋势.
关键词:
贫铬区
,
敏化
,
晶间腐蚀
,
EPR法
,
模拟
蔡元兴
,
赵忠魁
腐蚀与防护
锌铬涂料由于含有少量的Cr6+限制了其广泛应用.用水溶性有机硅取代Cr6+,可获得新的富锌涂料.失重法、极化曲线法和扫描电镜分析表明无铬富锌涂层附着力和耐蚀性与锌铬膜相当,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富锌涂料
,
无铬
,
腐蚀
毕洪运
钢铁
利用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形变热加工处理对晶界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敏化处理后,因预应变处理而引入孪晶的晶界工程(GBE)可以在大角度晶界得到高比例的非连续分布的低能晶界.在大角度晶界上形成的局部的低能晶界的贫铬程度明显低于原来的大角度晶界的贫铬程度.非连续分布的低能晶界阻断了大角度晶界贫铬的连续性,有效抑制来自于材料表面的沿晶腐蚀.
关键词:
304不锈钢
,
晶界工程
,
贫铬
,
敏化腐蚀
朱雪梅
,
张振卫
,
王新建
,
张彦生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研究了Fe24Mn4AlSCr合金在800和950℃空气中的循环氧化动力学及氧化层形貌、成分和组织结构.由于Mn元素的选择性氧化,在氧化层与基体之间形成高耐蚀性的贫Mn铁素体层.对贫Mn铁素体层的耐腐蚀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950℃氧化10h后,氧化层与基体间形成形状弯曲、厚度约6 μm、较基体贫Mn(5 at%)、富Fe (85 at%)的铁素体层.降低氧化温度至800℃、延长氧化时间至160 h,氧化层与基体之间形成连续平整、厚度约9 μm的贫Mn(6 at%~19 at%)、富Fe (83 at%~72 at%)和富Cr(8 at%)的铁素体层.在1 mol/L Na2SO4溶液中于800℃氧化160 h后的铁素体贫Mn层的阳极极化曲线呈自钝化,自腐蚀电位Ecor.由原始合金的-710 mV提高至57 mV,维钝电流密度ip从3.3 μA/cm2下降至0.7 μA/cm2,耐蚀性能提高.
关键词:
Fe24Mn4Al5Cr合金
,
高温氧化
,
氧化诱发层
,
阳极极化曲线
,
耐蚀性
龚建勋
,
许继青
,
路德斌
,
吴慧剑
机械工程材料
用埋弧焊制备铁-碳-铬-硅合金堆焊层,通过显微组织观察、硬度测试和耐磨性能试验等方法研究了外加TiC颗粒含量对其显微组织及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TiC含量的铁-碳-铬-硅合金堆焊层基体组织均为α-Fe,随TiC含量增加,初生M7C3颗粒尺寸从40~80μm逐渐减小至15~25 μm,颗粒数量增多,分布弥散,且出现了TiC2和TiC等增强相;弥散密集分布的M7 C3颗粒有利于堆焊合金层表面均匀磨损,避免因粗大脆性共晶优先磨损引起的过早失效,显著改善了耐磨性;该合金堆焊层的耐磨性随TiC含量的增加先增强,接着减弱,然后再增强,其主要磨损机理由微观断裂转变为微切削.
关键词:
堆焊
,
显微组织
,
耐磨性
,
TiC颗粒
,
合金层
王颖
,
申德振
,
张吉英
,
刘益春
,
张振中
,
吕有明
,
范希武
液晶与显示
doi:10.3969/j.issn.1007-2780.2005.02.004
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方法(PECVD),在低衬底温度下制备了系列富硅量不同的富硅氮化硅薄膜,且所有样品分别经过不同温度的退火.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的测试证实了薄膜中硅团簇的存在.对不同富硅量的氮化硅薄膜做了红外和光致发光的比较研究.由不同富硅量薄膜中硅团簇的尺寸变化对发光峰的影响,得出了发光来源于包埋于氮化硅薄膜中由于量子限制效应而使带隙增大了的硅团簇.
关键词:
氮化硅薄膜
,
光致发光
,
Si团簇
,
量子限制效应
宋志刚
,
丰涵
,
郑文杰
钢铁研究学报
通过TEM、相分析及EPR的方法,研究了脱敏时间对690合金相析出规律、贫铬区演变及晶间腐蚀倾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00℃脱敏0.5~20h,M23C6析出优先顺序为晶界、孪晶端部、位错缠结处.随着脱敏时间的增加,690合金的M23C6析出量增加,其贫铬区的最低铬含量显著提高,晶间腐蚀倾向明显降低,其700℃最佳脱敏时间为10~20h.
关键词:
690合金
,
脱敏时间
,
贫铬区
,
晶间腐蚀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