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57277)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铜粉对铜基摩擦材料性能的影响

王晔 , 燕青芝 , 张肖路 , 葛昌纯 , 赵海芹

材料研究学报

分别以电解铜粉、氧化铝弥散强化铜粉和铜预合金化铜粉为基体,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铜基摩擦材料,研究了铜粉对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物弥散相和合金元素的存在,影响摩擦膜的成分、厚度和硬度,进而影响摩擦系数.在铜基体中弥散分布的氧化铝陶瓷粒子起稳定摩擦过程、增大摩擦系数的作用,使材料表现出良好的摩擦系数稳定性;但是,脱落的硬质磨粒使材料的磨损量较大.复合强化的材料摩擦后没有明显的机械复合形变层,而形成了稳定的氧化膜,摩擦过程始终发生在对偶件与表面氧化膜之间,因此材料的磨耗量低而稳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 摩擦材料 , 弥散强化基体 , 铜合金基体 , 摩擦稳定性 , 耐磨性

铜合金纳米线的制备及微波吸收性能

周浩 , 韩满贵 , 陈文兵 , 邓龙江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脉冲电化学法沉积法在AAO模板上制备了铜合金纳米线,XRD测试表明纳米线有Co,Ni,NiCu和CoCu4个磁性相共存.在平行于和垂直于长轴方向上所测的磁滞回线表明:铜合金纳米线阵列具有弱的各向异性.磁性合金纳米线与石蜡的复合材料在GHz频段内具有较好的电磁波吸收性能:当吸波涂层的厚度为4 mm时,其最小反射损耗可达-30 dB.

关键词: 镍铜纳米线 , 介电色散谱 , 磁导率色散谱 , 微波吸收剂

ICP-AES法测定铜合金中磷、铋、镍、、锑、锡、铅

张晓峰

冶金分析 doi:10.3969/j.issn.1000-7571.2003.06.016

探讨了用ICP-AES法对铜合金中多元素分析的基本条件,确定了合适的谱线和背景校正方法,基本解决了基体干扰和待测元素间干扰.方法用于铜合金中磷、铋、镍、、锑、锡、铅的分析,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标准加入回收率为95%~105%,方法快速简捷,准确度高.

关键词: ICP-AES , 铜合金 , 微量元素

软磁合金加工性能的研究

刘文昌

钢铁研究

研究了微量铌对高饱和磁感应强度软磁合金冷变形加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软磁合金中添加微量铌,在淬火后合金冷轧不裂.同时对加铌合金进行了热模拟实验和软化退火实验,结果表明,加铌合金的延展性较好,可以采用低温加工,而初轧后合金的退火时温度应高于其无序-有序转变温度730℃,才能使合金有效软化,以便于合金的进一步轧制.

关键词: 合金 , 加工性能 , 无序-有序转变

含量挤压铸造铝铜合金中富相演变及对拉伸断裂行为的影响

林波 , 张卫文

材料热处理学报

采用拉伸性能测试、扫描电镜、透射电镜、深腐蚀、定量金相等技术手段研究了不同Fe含量的挤压铸造铝铜合金中富相演变规律及对合金拉伸断裂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Fe含量的增大,合金力学性能急剧下降,这主要是由于针状富相逐渐增多,富相体积分数的增多及尺寸的增大,同时铝基体里面的强化相减少.汉字状的α-Fe和Al6(FeMn)对高含量的合金性能危害性不大,这主要是由于汉字状的α-Fe和Al6 (FeMn)中的枝晶臂与铝基体的界面结合能力更强,同时阻碍拉伸过程中裂纹扩展.而粗大针片状的β-Fe和A13 (FeMn)在拉伸过程中容易导致应力集中,成为裂纹的起源,同时在合金凝固过程中阻碍补缩通道形成铸造缺陷,从而恶化合金力学性能.挤压压力可以减少针状富相,并使针状富相高径比增大,同时细化富相尺寸.所有这些因素都能够减少富相本身开裂的趋势,同时增大富相与铝基体界面的结合力,从而提升合金力学性能.

关键词: , 铜合金 , 挤压铸造 , 力学性能 , 拉伸断裂行为

舰船铜合金海水管路基牺牲阳极阴极保护研究

王伟

材料开发与应用

采用电化学测试、电偶腐蚀试验和腐蚀仿真计算方法综合研究了基牺牲阳极在海水环境下对铜合金管路提供阴极保护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海水环境下铁合金牺牲阳极与铜合金开路电位差值合理,在提供充分的阴极保护驱动电位的前提下,能够有效降低阳极材料的溶解速率,比锌合金阳极更适合于铜合金的阴极保护;基牺牲阳极在铜合金管路阴极保护过程中,保护电流发散受管路尺寸影响,一般可保护10倍管径范围区域.研究成果对于提高海水环境下铜合金管路的腐蚀安全性具有参考意义,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关键词: 基牺牲阳极 , 铜合金管路 , 阴极保护

钨镍合金中微量的快速测定

吴岩青 , 郭润秀

冶金分析 doi:10.3969/j.issn.1000-7571.2001.03.019

探讨了大量钨及少量镍、、锰存在下,5-Cl-PADAB与Co(Ⅱ)的显色反应条件。在pH6.0~8.0范围内,Co(Ⅱ)与5-Cl-PADAB形成稳定的紫红色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70nm,摩尔吸光系数ε=1.0×105。量在0~25μg/50mL符合比尔定律。方法用于钨镍合金量的测定,结果与推荐值一致。

关键词: 钨镍合金 , , 5-Cl-PADAB , 分光光度法

-(50%)合金中的自扩散

钱知强 , 高树浚 , 张沛霖

金属学报

用剩余强度法测定了Fe~(55)及Co~(60)在-(50%)合金中850--980℃α-区域内的自扩散系数,结果分别为 D_(Fe)=0.26 exp(—55,600/RT)厘米~2/秒, D_(Co)=14 exp(—65,000/RT)厘米~2/秒。 激活能测定数值与用准化学理论分析结果符合较好。

关键词:

镀镍石墨粉表面球化及与铜合金基体界面结合的研究

杜春宽 , 尹延国 , 刘焜 , 郑治祥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3969/j.issn.1000-3738.2007.04.008

根据化学镀反应原理,在石墨粉表面镀上金属镍,并对其工艺进行了优化;通过对镀镍石墨粉的高温处理,初步讨论了镍镀层的球化及其对石墨与铜合金基体界面结合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石墨颗粒表面获得连续均匀的镍镀层,提高了石墨粉与铜基体的润湿性,改善了铜基石墨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高温处理时,表面金属镀层有熔融球化的趋势,影响材料的界面结合.

关键词: 化学镀 , 石墨 , 复合材料 , 润湿性 , 界面结合

机械合金化制备纳米晶-铜合金粉体

吴春芬 , 方莹 , 李镇 , 孙怀涛 , 葛鹏鹏

机械工程材料

利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了纳米晶-铜合金粉体,采用XRD、SEM和粒度分析仪对粉体在球磨过程中的固态相变、微观形貌和粒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球磨20 h后,粉体的衍射峰宽化并形成固溶体,随球磨时间延长,粉体的晶粒尺寸逐渐减小,微观应变和晶格常数逐渐增大;粉体颗粒首先被碾压成扁平状并相互焊合使颗粒尺寸粗化,然后随球磨的继续进行变成球状的小颗粒,使颗粒尺寸逐渐减小;球磨65 h后,颗粒形貌和组织趋于稳定,获得了平均粒径为5.80~7.76μm的纳米晶粉体,粉体平均晶粒尺寸达到8 nm左右.

关键词: -铜合金 , 纳米晶 , 机械合金 , 相变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5728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