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宝乙
,
白晶
,
赵长春
,
张俊彦
钢铁研究学报
研究了淬火温度和淬火保温时间对核反应堆压力容器锻件用16MND5钢的晶粒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淬火温度的降低,奥氏体晶粒被明显的细化,而淬火保温时间在一定范围内对晶粒度级别没有影响;在RCC-M规范规定的淬火温度范围内,随淬火温度的升高,周向和轴向低温冲击功均单调增加,TK50%和VTr50降低明显,而硬度及拉伸性能几乎没有变化。
关键词:
16MND5钢
,
淬火温度
,
力学性能
,
晶粒度
王大庆
,
李俊英
,
李长香
,
张永坤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为提高核电设计、工艺、制造、质量管理等人员对ASME规范和RCC-M规范在压力容器大型锻件取样位置差异性的理解,通过分析其在反应堆压力容器锻件中不同取样位置和热处理厚度要求方面的差异,得出ASME规范是通过限制最大热处理厚度及加工余量来控制锻件热处理厚度,而RCC-M规范是通过锻件评定的方法来证明大型锻件的内部质量.不管采用哪种规范,取样位置必须具有代表性,其测定值能真正代表产品的性能,满足适用标准的要求.
关键词:
ASME
,
SA 508Gr.3Cl.1钢
,
RCC-M
,
16MND5钢
,
锻件
,
取样位置
,
热处理厚度
王实
,
孙建亮
,
彭艳
,
董志奎
,
邱丑武
材料热处理学报
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上通过高温等温压缩试验研究了20MND5钢在应变速率为0.001~10 s-1、变形温度为950~ 1150℃的热变形行为及组织转变,研究了变形工艺对20MND5钢的热变形流动应力的影响规律,建立了其热变形本构方程.结果表明:在应变速率为0.001~0.1 s-1时,20MND5钢的高温流变应力主要以动态再结晶软化机制为特征.在应变速率为1.0~10 s-1时,真应力随应变量的增大而增大,但当应变速率为1.0 s-1,变形温度达到1150℃时,发生明显的动态再结晶.综合考虑应变速率和变形温度对材料组织性能的影响,建立了基于本构方程的20MND5钢的热加工图,并确定了该钢的热变形流变失稳区及热变形过程的最佳工艺参数.分析讨论了不同区域的20MND5钢的高温变形特征,确定了20MND5钢在低温、中温及高温变形时,宜控制的应变速率及其应变量.
关键词:
20MND5钢
,
本构方程
,
热加工图
,
动态再结晶
华江峰
,
杨军
,
操瑞宏
,
付振坡
,
李广生
,
丁畅越
上海金属
根据新余钢铁集团第一炼钢厂部分铸坯(16MnD-R)在一段时间内产生的表面缺陷问题,分析目标钢种的凝固特性和所使用保护渣的熔点、结晶温度、黏度等物化指标.并研究熔剂成分(Na2O、CaF2、MgO)对保护渣熔点、结晶温度及黏度的影响.对原渣样分别进行降低Na2O含量,降低Na2O、CaF2含量,降低Na2O、CaF2、MgO含量三种成分调节.结果表明:Na2O含量提高0.1%对保护渣熔化温度的影响大于CaF2提高0.61%的作用;熔剂含量的降低会增强碱度对保护渣结晶能力的影响;对原渣样同时降低Na2O、CaF2、MgO含量可以提高渣的熔化温度,降低结晶率,使之更适合用于浇注目标钢种,且优化后的保护渣成分受多因子制约从而减小其物化性能的波动.
关键词:
16MnD-R钢
,
保护渣
,
凝固特性
,
熔化温度
,
结晶温度
,
黏度
卢煦
,
袁义帆
,
李润
,
李光福
腐蚀与防护
doi:10.11973/fsyfh-201510005
采用慢应变速率试验(SSRT)方法,研究了电极电位和应变速率对低合金钢-不锈钢异材焊接件16MNDS/309L/308L在模拟压水堆一回路高温水环境中应力腐蚀破裂(SCC)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10-7 s-1应变速率条件下,在-720~+100mV(相对于标准氢电极SHE,下同)的低电位区,所有SSRT试样均在远离界面的308L焊缝金属区发生纯力学韧性断裂,与在氮气中的试验结果类似;当外加电位提高到+200mV后,试样在16MND5/309L界面发生SCC脆断,界面附近的16MND5侧发生穿晶SCC,309L侧发生沿晶SCC.该异材焊接件在该高温水环境中存在一个临界破裂电位,高于此电位发生SCC,在5×10-7 S-1的应变速率下,该临界破裂电位处于+100~+200 mV;降低速应变率至1×10-7s-1,临界破裂电位仍处于+100~+200mV;提高应变速率至1×10-6s-1后,在+200~+300mV电位区也没有显示出SCC.
关键词:
压水堆核电站
,
异材焊接件
,
一回路高温水
,
应力腐蚀破裂
,
电极电位
,
应变速率
刘东升
,
王国栋
,
刘相华
,
王敢利
,
王树良
钢铁
在热模拟机上测试了16MnCr5钢经1200 ℃加热的未变形奥氏体、在860 ℃经50 %压缩变形奥氏体的CCT曲线和维氏硬度,研究了其相变组织。结果表明:未变形奥氏体以0.025 ℃/s连续冷却时和在860 ℃变形的未再结晶奥氏体以0.2 ℃/s连续冷却时及1100 ℃变形的再结晶奥氏体分别以0.05 ℃/s连续冷却和快冷至660 ℃等温退火时均得到多边形铁素体+珠光体组织。
关键词:
16MnCr5钢
,
形变热处理
,
切削加工
罗海文
,
赵沛
,
王明林
,
成国光
,
朱国良
钢铁研究学报
通过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上进行热拉伸试验,研究了16MnCr5齿轮钢在高温下形变断裂的行为与机制.结果如下:在奥氏体低温区(750~1 000 ℃),由于晶界滑移而损害了塑性;在奥氏体高温区(1 050~1 300 ℃),动态再结晶的发生使得塑性显著改善;1 350 ℃以上温度晶界发生过熔导致沿晶脆性断裂;700 ℃时在奥氏体晶界处形成形变诱导铁素体膜,导致沿晶塑性断裂.
关键词:
齿轮钢
,
高温塑性
,
断裂
陈继志
,
王嘉敏
,
殷江宁
,
张信诚
材料开发与应用
doi:10.3969/j.issn.1003-1545.2002.03.002
通过疲劳试验对0Cr16Ni5Mo不锈钢疲劳性能和海水中的腐蚀疲劳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对断口特征进行了金相及SEM分析.结果表明:钢的σ-1、σ-1SCC和τ-1分别为550MPa、408MPa和285MPa,σ-1、τ-1与σb、σ0.2之间符合奥金格公式.不同条件下的疲劳断口特征各异,纯旋转弯曲疲劳断口属正常形貌,而扭转疲劳断口的扩展阶段疲劳条带不明显,这与受力条件复杂有关.海水介质中疲劳开裂具有表面多条裂纹源特征,裂纹尖端的应力集中加速裂纹扩展造成腐蚀疲劳强度降低,裂纹扩展至断裂符合正常疲劳断裂机理.
关键词:
不锈钢
,
疲劳
,
腐蚀
,
疲劳条带
,
韧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