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旭
,
李树奎
,
郭伟
,
郑海云
,
倪芳
,
孙常青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对烧结态93W-4.5Ni-2.1Fe-0-35Co钨合金进行热挤压变形强化,获得纤维组织,再通过冷扭转变形调整纤维状钨颗粒的取向,对压、扭复合工艺制备的钨合金进行动态雎缩性能测试和绝热剪切敏感性的分析,并与烧结态和冷扭转态钨合金作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热压、冷扭复合工艺制备的钨合金在具备高屈服强度的同时,具备了较高的绝热剪切敏感性.微观分析表明,热压、冷扭复合工艺改变了条状粘结相组织的受力状态和分布状态,从而导致钨合金绝热剪切敏感性的提高.
关键词:
钨合金
,
绝热剪切
,
纤维晶粒取向
,
动态压缩
李阳
,
毛卫民
材料研究学报
将以MnS为主要抑制剂的普通取向电工钢作为实验材料,检测并分析脱碳样品的宏观织构及脱碳和随后加热至925℃时样品的微观织构,统计分析了Goss与周围晶粒的取向差分布.根据取向差原理计算了脱碳样品主要织构组分内各取向晶粒的取向差环境.结果表明,取向电工钢脱碳退火后Goss晶粒与周围晶粒的取向差分布呈现大角度特征,主要取向差分布范围为30°-45°,而非Goss晶粒与周围晶粒的取向差分布则呈现更多小角度特征.二次再结晶后,Goss晶粒与周围晶粒的取向差分布仍然以大角度特征为主.
关键词:
金属材料
,
取向电工钢
,
取向差分布
,
Goss晶粒
李岩
,
董秀文
,
孔平
,
杜大帆
,
雷运涛
材料热处理学报
采用EBSD分析技术对冷轧无取向电工硅钢和冷轧取向电工硅钢的晶粒取向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取向电工硅钢轧制表面的OIM图呈多种颜色分布,晶界取向差在18.9°~37.4°之间,晶粒度6.0~10.0级,在反极图上,(001)、(101)和(111)晶面有漫散的织构存在.取向电工硅钢轧制表面的OIM图的色彩单调,晶粒粗大,晶界取向差在7.9°~16.0°之间,在反极图上,仅(101)晶面有锋锐的织构,(001)和(111)晶面没有织构存在.根据OIM图和反极图的分析,可以鉴别电工硅钢的晶粒取向.
关键词:
冷轧电工硅钢
,
OIM图
,
反极图
,
晶粒取向鉴别
杜红亮
,
张孟
,
苏晓磊
,
周万城
,
裴志斌
,
屈绍波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724/SP.J.1077.2008.00001
由于取向生长技术可以显著地提高压电陶瓷的性能, 并且不会降低材料的居里温度, 故压电陶瓷的晶粒取向生长技术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本文分别从定向凝固技术、多层晶粒生长技术、模板晶粒生长技术和反应模板晶粒生长技术等四个方面,归纳和分析了近年来压电陶瓷晶粒取向生长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压电陶瓷晶粒取向生长技术今后的研究和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压电陶瓷
,
oriented growth
,
degree of orientation
,
texured ceramics
杜红亮
,
张孟
,
苏晓磊
,
周万城
,
裴志斌
,
屈绍波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24X.2008.01.001
由于取向生长技术可以显著地提高压电陶瓷的性能,并且不会降低材料的居里温度,故压电陶瓷的晶粒取向生长技术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分别从定向凝固技术、多层晶粒生长技术、模板晶粒生长技术和反应模板晶粒生长技术等四个方面,归纳和分析了近年来压电陶瓷晶粒取向生长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压电陶瓷晶粒取向生长技术今后的研究和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压电陶瓷
,
取向生长
,
取向度
,
织构陶瓷
刘恒三
,
毛卫民
,
陈冷
,
冯惠平
物理测试
doi:10.3969/j.issn.1001-0777.2004.03.006
利用X射线衍射和背散射电子衍射检测了取向硅钢板表层和中心部位的宏观织构和微观晶粒取向分布,观察了相应的晶粒组织.结果表明,二次再结晶不彻底的成品钢板的表面会残留非{110}<001>取向的小晶粒,并影响钢板的软磁性能.取向硅钢板表层的晶粒取向分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钢板的质量,因此可以借助X射线表面无损检测技术发展取向硅钢织构的工业在线检测技术.
关键词:
取向硅钢
,
晶粒组织
,
织构检测
,
不均匀性
张广平
,
戴干策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GMT材料流动成型后玻纤在平面内发生取向,导致模压件呈各向异性.本研究从成型后制品上取样烧尽树脂,由扫描仪获取纤维数值图像,用Photoshop软件将图像反相、增强,再利用MATLAB软件确定纤维取向分布.研究表明,GMT单向流动成型时纤维沿流动方向取向,随流动距离增大,取向趋向更为明显.而均匀双向拉伸流动纤维取向程度较小.与片材相比,材料力学性能沿取向方向增大,但垂直取向方向材料性能变差.
关键词:
GMT
,
流动成型
,
取向分布
,
图像处理
邓运来
,
张新明
,
唐建国
,
刘瑛
,
陈志永
,
周卓平
金属学报
本文采用SEM-EBSD检测技术研究了高纯铝多晶体内(011)[100]和(210)[001]两个相邻柱
状晶粒在轧制变形前、后的微取向分布。结果表明经65%压下量后,虽然两晶粒靠近晶界部分的
转动要慢于远离晶界部分的;但晶粒内中心部分的转动趋势是一致的,两个晶粒都向
{110}//ND( 取向线)转动。运用Taylor晶体塑性变形理论,考虑靠近与远离晶界部分具有不同
程度的附加强制剪切变形,模拟计算的两晶粒轧制变形时局部取向演变结果与实测微
取向分布图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且考虑了附加强制剪切变形的Taylor模型预测结果优于经典FC
和RC-Taylor模型。
关键词:
不均匀变形
,
null
,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