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佩
,
高亚伟
,
陈佳语
,
杜媛媛
贵金属
分析了黄金制品表面红斑与白斑的形成原因,在模拟条件下进行验证,并进行了消除红斑、白斑试验。结果表明,黄金制品表面的红斑可能为杂质氧化形成,可用热稀盐酸清洗去除;黄金制品表面的白斑可能为金汞齐,经450℃/30 min+910℃/10 min热处理可消除。2种处理方法对黄金制品原有表面光泽影响都很小,且都不影响原有成色以及质量。
关键词:
黄金制品
,
表层颜色
,
金汞齐
,
热处理
赵小学
,
卢一富
,
武力平
,
毕越
,
张霖琳
冶金分析
doi:10.13228/j.b0yuan.issn1000-7571.009598
对热解金汞齐捕集-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土壤和沉积物中汞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并选取12个含量范围为14~1 700 ng/g的土壤和沉积物标准物质验证了实验方法的适用性;同时对进样量、镍舟的维护、记忆效应的消除等给出了参考建议.正交试验表明:分解温度是主要影响因素,调试仪器应优先设定分解温度;最佳仪器条件为干燥温度250℃、干燥时间20 s、分解温度800℃和分解时间180 s.验证试验表明:当土壤或沉积物中汞含量大于30 ng/g时,实验方法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和相对标准偏差(RSD,n=6)均不大于21.4%和4.3%,满足HJ/T 166-2004《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的要求.采用实验方法对冶炼企业周边农田土壤、某水库沉积底泥、某污水场处理污泥中的汞进行测定,测得结果在85.7~9.06×103 ng/g之间,RSD(n=6)不大于4.4%.
关键词:
热解
,
金汞齐捕集
,
原子吸收光谱法
,
土壤
,
沉积物
,
汞
沈崇雨
,
李炬
,
李嵘
,
陈亮
,
郎定木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选用Zn、Sn、Au三种金属制备汞齐,在铀表面开展了汞齐法涂层制备工艺研究,利用SEM和EDS对涂层进行了表征,主要研究汞齐法在铀表面制备涂层的工艺,包括镀前处理、氧化层对涂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汞齐法在铀表面制备金属涂层的方法是可行的,在轻微氧化的样品表面能利用该方法制得结合良好的涂层,氧化层在制备过程中弥散于涂层内.1:1 HNO3去除氧化层后,可以制各界面均匀、结合紧密的高质量涂层.可单次制备20~50 μ,m范围的Zn、Sn涂层,可多次制备较厚的Au涂层.
关键词:
铀
,
汞齐
,
涂层
,
腐蚀
,
辐射防护
夏珍珠
冶金分析
doi:10.13228/j.boyuan.issn1000-7571.010052
称取一定量的载金炭进行火试金配料,经过熔炼、灰吹得到金银合粒,使用硝酸分金得到金粒,再通过计算得到载金炭中银含量,从而建立了火试金重量法测定载金炭中银含量的方法.经过试验,确定了火试金配料中试样量、氧化铅加入量、灰吹温度等最佳试验条件.根据目前国内载金炭的生产水平,在载金炭国家标准物质加入一定量的共存元素,进行了银量测定的干扰试验,结果表明载金炭中共存元素(Cu、Fe、Pb、Cd、Zn、Bi、Cr、Ca、Mg、As)对银测定无影响.将方法用于3个载金炭国家标准物质中银的测定,测定值与认定值基本吻合,相对标准偏差(RSD,n=11)为0.82%~4.2%.
关键词:
载金炭
,
银
,
火试金
马丽军
,
李正旭
,
钟英楠
,
阚春海
,
肖千鹏
,
赵可迪
黄金
doi:10.11792/hj20170419
研究了杂质元素对火试金重量法测定粗金中金量的影响,并通过一系列实验分别确定了粗金中铜、铁、锌、镍、铂、钯、硒、碲、锑、铋、钛、钨12种杂质元素适用于该方法的上限量值,及杂质元素超上限量值时所采取的措施,保证了方法的适用性,对指导黄金冶炼企业准确测定粗金中金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粗金
,
火试金
,
重量法
,
杂质
,
增量
胡光辉
,
李大树
,
黄奔宇
,
蒙继龙
材料保护
doi:10.3969/j.issn.1001-1560.2006.07.019
分析了化学镀镍浸金过程中金层厚度不均的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试验发现,面积不同的铜面发生电气互联时容易造成金厚不均的现象,而无电气互联情况时,金厚均匀性比较好.导致金厚不均的原因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电势影响,二是双极性效应.
关键词:
化学镀镍
,
浸金
,
双极性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