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绍彬
,
李振兴
,
宋伟光
电镀与涂饰
研究了一种铜包铝线浸锌后的无氰预镀铜工艺.最佳镀液配方为:20~25 g/L焦磷酸铜,320~350 g/L焦磷酸钾,40~45 g/L辅助配位剂A(氨羧化合物),15~20 g/t辅助配位剂B(有机酸).讨论了起始电流密度、温度、预镀时间及pH对镀层结合强度的影响,得出最佳工艺参数为:起始电流密度0.3~1.1 A/dm~2,温度25~40℃,预镀时间3 min,pH 8.0~8.8.
关键词:
铜包铝线
,
无氰预镀铜
,
焦磷酸盐
,
工艺
,
结合强度
戴玉梅
,
马永庆
,
吴云忠
材料热处理学报
为了从微观角度分析室温包覆拉拔铜包铝线双金属接合的机理,根据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相结合,分析得出:室温包覆拉拔铜包铝线的双金属结合是在施加于两个金属体的外力作用下,两个金属体表面的异类原子靠近至原子间相互作用势较低,能够相互交换电子、产生吸引力的距离,并且两个金属体表面的大量原子间的共同引力作用的结果。Cu-Al双金属固相结合前处于分离表面,在外力的作用下,塑性变形使金属表面贴近,在塑性变形时两表面凸凹的相互摩擦生热产生"热激活"使表面活化。包覆拉拔后在一定条件下双金属界面会发生原子间的相互扩散,扩散有利于提高结合强度,但不是结合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
包覆拉拔
,
铜包铝
,
双金属接合
,
微观分析
王秋娜
,
刘新华
,
刘雪峰
,
谢建新
金属学报
研究了退火温度对冷静液挤压铜包铝线材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
在界面断裂形式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其 作用机理. 结果表明: 直径为6
mm的冷静液挤压态铜包铝线材合理的退火温度为350 ℃. 低于200 ℃退火时,
纯 Cu包覆层只发生回复, 复合线材的力学性能得以部分恢复; 350 ℃退火时,
铜层再结晶基本完成, 复合线材的抗 拉强度降到最低, 延伸率则达到最高;
400 ℃退火时, 铜层晶粒开始长大, 复合线材的延伸率开始劣化. 界面结
合强度随温度的变化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而界面的断裂则由低温退火时的铝基体塑性断裂转变为高温退火
后Cu/Al界面的脆性断裂.
关键词:
静液挤压
,
copper cladding aluminum wire
,
annealing temperature
,
microstructure
王秋娜
,
刘新华
,
刘雪峰
,
谢建新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8.06.007
研究了退火温度对冷静液挤压铜包铝线材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在界面断裂形式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直径为6 mm的冷静液挤压态铜包铝线材合理的退火温度为350℃.低于200℃退火时,纯Cu包覆层只发生回复,复合线材的力学性能得以部分恢复;350℃退火时,铜层再结晶基本完成,复合线材的抗拉强度降到最低,延伸率则达到最高;400℃退火时,铜层晶粒开始长大,复合线材的延伸率开始劣化.界面结合强度随温度的变化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界面的断裂则由低温退火时的铝基体塑性断裂转变为高温退火后Cu/Al界面的脆性断裂.
关键词:
静液挤压
,
铜包铝线材
,
退火温度
,
显微组织
,
力学性能
陈以宁
,
李飞
耐火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1935.2010.06.014
以石墨、硫酸铜和锌粉为原料,羧甲基纤维素钠和锂基膨润土为增稠剂和悬浮剂,制备了滑板用石墨及铜包石墨润滑涂料.研究了铜包石墨颗粒的表面形貌,铜包石墨涂料的稳定性和黏度,以及涂层的干燥速度和抗氧化性.结果表明:1)铜呈细小颗粒状,聚集附着在铜包石墨的表面.2)铜包石墨涂料的稳定性比未包铜石墨涂料的高,而其剪切黏度较低,这表明铜包覆层有效地改善了石墨表面的疏水性,提高了石墨在水中的分散性.3)铜包石墨涂料在室温条件下的干燥速度与未包铜石墨涂料的相近;铜包覆层有效地降低了石墨颗粒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显著提高了涂层的抗氧化性.
关键词:
铜包石墨
,
锌粉
,
化学置换法
,
黏度
,
抗氧化性
,
滑板
,
涂料
,
润滑